【题目】工业上用含有铝、铁、铜的废弃合金为主要原料制取硫酸铝溶液、硝酸铜晶体和无水氯化铁,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沉淀物 | Fe(OH)3 | Cu(OH)2 |
开始沉淀的pH | 1.9 | 4.7 |
沉淀完全的pH | 3.2 | 6.7 |
(1)在滤液A中直接加入硫酸后所得到的硫酸铝溶液中除含少量硫酸外,还一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请设计一个更合理的实验方案由滤液A制备纯净的硫酸铝溶液,写出相关的两个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3)将溶液C调节pH,pH的范围是______。
A.3.2≤pH≤4.7 B.3.2≤pH<4.7 C.3.2<pH<4.7D.3.2<pH≤4.7
(4)要制得更纯的Cu(NO3)2·6H2O晶体,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操作名称)。
(5)操作Ⅱ的具体操作是______。
【答案】 K2SO4 AlO2-+CO2+2H2O=Al(OH)3↓+HCO3- Al(OH)3+H+=Al3++2H2O B 重结晶 在HCl气流中加热三氯化铁晶体
【解析】试题分析:金属铝可以与氢氧化钾、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钾和氢气,过量的氢氧化钾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所以滤液A中肯定还含有硫酸钾,由于偏铝酸根离子在弱酸的条件下可生成沉淀氢氧化铝,所以由滤液A制备纯净的硫酸铝溶液流程为;根据流程图将溶液C调节pH的目的是让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要制得更纯的Cu(NO3)2·6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重结晶。操作Ⅱ是加热氯化铁晶体获得无水无水氯化铁,要防止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1).过量的氢氧化钾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所以滤液A中肯定还含有K2SO4;(2)由于偏铝酸根离子在弱酸的条件下可生成沉淀氢氧化铝,所以由滤液A制备纯净的硫酸铝溶液流程为,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2H2O=Al(OH)3↓+HCO3- 、 Al(OH)3+H+=Al3++2H2O;(3)根据流程图将溶液C调节pH的目的是让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pH的范围是3.2≤pH<4.7,选B;(4)要制得更纯的Cu(NO3)2·6H2O晶体,必须进行的操作是重结晶;(5)操作Ⅱ是加热氯化铁晶体获得无水氯化铁,要防止Fe3+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所以操作Ⅱ是在HCl气流中加热三氯化铁晶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饱和NaCl(aq) NaHCO3Na2CO3
B. Al2O3AlCl3(aq) 无水AlCl3
C. H2SO4(浓) SO2 (NH4)2SO3(aq)
D. Cl2(g) Ca(ClO)2H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关于“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的课题,回答问题:
(1)影响化学平衡因素的界定: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所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可以从分析影响的因素入手.
a. v(正)≠v(逆) .v(正)和v(逆)都增大 v(正)和v(逆)都减小
(2)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①研究对象的选择,现有以下可逆反应:
..
其中,适合于研究_______对平衡的影响,适合于研究_______对平衡的影响.
.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
②研究方法: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方法,并进行对比实验.
(3)单一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浓度:将与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液分为等份,分别加入浓溶液、浓溶液和固体,观察现象.现象:加入浓溶液后的混合溶液红色________,加入固体后,混合溶液红棕色________.
.温度:将密封并相互连通的盛有的两个玻璃球,一个放人热水中,另一个放入冷水中.
现象:放入热水中的球内红棕色________;放入冷水中的球内红棕色________.>
(4)综合(3)能得出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 CH3OH(g)+H2O(g) △H1=-53.7kJmol-1 I
CO2(g)+H2(g) CO(g)+H2O(g) △H2 II
某实验室控制CO2和H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
T(K) | 催化剂 | CO2转化率(%) | 甲醇选择性(%) |
543 | Cat.1 | 12.3 | 42.3 |
543 | Cat.2 | 10.9 | 72.7 |
553 | Cat.1 | 15.3 | 39.1 |
553 | Cat.2 | 12.0 | 71.6 |
[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
已知:①CO和H2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和-285.8kJmol-1。
②H2O(l)=H2O(g) △H3=+44.0kJmol-1
请回答(不考虑温度对△H的影响):
(1)反应I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反应II的△H2=______kJmol-1.
(2)有利于提高CO2转化为CH3OH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Cat.1 B.使用催化剂Cat.2
C.降低反应温度 D.投料比不变,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E.增大 CO2和H2的初始投料比
(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如图中分别画出反应I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有Cat.2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_________。
(5)研究证实,CO2也可在酸性水溶液中通过电解生成甲醇,则生成甲醇的反应发生在______极,该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H2S在O2中不完全燃烧生成S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的H2S和O2的总能量高于S和H2O的总能量 B. 微粒半径:O2-> S2-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D. 非金属性:S > 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强酸性溶液X中可能含有Fe2+、A13+、NH4+、CO32ˉ、SO32ˉ、SO42ˉ、C1ˉ中的若干种,现取X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及产物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体A是NO
B.X中不能确定的离子是 A13+和C1ˉ
C.溶液E和气体F能发生化学反应
D.X中肯定存在Fe2+、A13+、NH4+、SO42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
(1)实验前,小组对Mg(NO3)2分解产物的组成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MgO、NO2、O2乙:Mg(NO2)2、NO2、O2
丙:Mg3N2、O2丁:MgO、NO2、N2
不需要实验验证就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
查阅资料得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①检查如上装置气密性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经检验装置气密性良好,称取7.4 g Mg(NO3)2固体置于硬质玻璃管A中,并连接好上图装置。在用酒精灯给硬质玻璃管A加热前,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g,通过计算确定该剩余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某同学提出:取A中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如未见明显现象,也能直接排除甲、乙、丙中的一种猜想,判定依据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根据以上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_______(填甲、乙、丙)是正确的。
③为验证产物中的O2,学习小组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图的改进,其中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若D中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产物中有O2。
④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却发现D 中无明显现象,但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仍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min | 2 | 4 | 7 | 9 |
n(Y)/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A. 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min)
B.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
C. 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
D. 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