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请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研究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1.01.72.6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frac{c(CO)×c({H}_{2}O)}{c(C{O}_{2})×c({H}_{2})}$.
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③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830℃.
(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容器中,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H1=-116kJ•mol-1
①下列措施中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D.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CO与H2的浓度之比为1:2
D.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H2的同时消耗1molCH3OH
②在恒容容器中合成甲醇,当温度分别为230℃、250℃和270℃时,CO的转化率与n(H2):n(CO)的起始组成比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容器体积1L,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据此判断在上述三种温度中,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270℃;利用图中a点对应的数据,计算该反应在对应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等于4(mol/L)-2

分析 (1)①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③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c(CO)•c(H2O),则平衡常数K=1;
(2)①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②n(H2):n(CO)的起始组成比一定条件下,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
a点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CO起始物质的量为1mol,氢气起始物质的量为1.5mol,转化的CO为0.5mo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1      1.5        0
变化量(mol):0.5     1         0.5
平衡量(mol):0.5    0.5        0.5
再根据K=$\frac{c(C{H}_{3}OH)}{c(CO)×{c}^{2}({H}_{2})}$计算平衡常数.

解答 解:(1)①CO2(g)+H2(g)?CO(g)+H2O(g)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c(CO)×c({H}_{2}O)}{c(C{O}_{2})×c({H}_{2})}$,
故答案为:$\frac{c(CO)×c({H}_{2}O)}{c(C{O}_{2})×c({H}_{2})}$;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答案为:吸热;
③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c(CO)•c(H2O),则平衡常数K=1,故温度为830℃,
故答案为:830;
(2)①A.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恒温恒容下,容器内压强减小,体系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到达平衡,故A正确;
B.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的溶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B错误;
C.平衡时物质的浓度与起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平衡时CO与H2的浓度之比不一定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C错误;
D.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H2的同时消耗1molCH3OH,说明甲醇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D正确,
故选:AD;
②n(H2):n(CO)的起始组成比一定条件下,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曲线Z对应CO转化率最小,温度最高,故对应的温度为270℃;
a点平衡时CO转化率为50%,CO起始物质的量为1mol,氢气起始物质的量为1.5mol,转化的CO为0.5mol,则:
             CO(g)+2H2(g)?CH3OH(g)
起始量(mol):1      1.5       0
变化量(mol):0.5     1        0.5
平衡量(mol):0.5    0.5       0.5
容器的体积为1L,则平衡常数K=$\frac{c(C{H}_{3}OH)}{c(CO)×{c}^{2}({H}_{2})}$=$\frac{0.5mol/L}{0.5mol/L×(0.5mol/L)^{2}}$=4(mol/L)-2
故答案为:270℃;4(mol/L)-2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图象等,注意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200mL、2.0mol/L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的物质的量为0.8mol从中取出10mL,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50mL,所得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不选用青霉素治疗的是(  )
A.肺炎B.胃酸过多C.脑膜炎D.外伤感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1)聚乙烯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C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标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
A→B:2CH3CH2OH+O2$→_{△}^{Cu}$2CH3CHO+2H2O,反应类型:氧化反应.
(3)乙酸乙酯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含有酯基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周期主族元素,W是金属元素,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且w、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Y、Z是非金属元素,Y与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W2Y;G在Y的前一周期,其原子最外层比Y原子最外层少一个电子.
(1)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W、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3)G的气态氢化物与Z的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的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其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
(4)在催化剂作用下,汽车尾气中G的氧化物GO与一氧化碳两种气体能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污染、能参与大气循环的两种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2CO═N2+2CO2;若有33.6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一氧化碳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5)X单质可以与NaNO3、NaOH混合溶液反应,产物中单质只有G的单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0Al+6NO3-+4OH-═10AlO2-+3N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氢氟酸保存在用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B.液溴盛放在用橡胶塞的玻璃瓶中
C.氯水贮存于棕色玻璃瓶中,密闭保存于阴凉处
D.硅酸钠溶液密封保存在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已知Na2S2O3溶液与Cl2反应时,1mol Na2S2O3转移8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甲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Ⅰ)甲同学设计实验流程的目的是证明Na2S2O3溶液具有碱性和还原性.
(Ⅱ)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是SO42-+Ba2+=BaSO4↓.
(Ⅲ)乙同学认为应将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试剂顺序颠倒,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更合理的是乙(填“甲”或“乙”),理由是可以排除BaS2O3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写出下列物质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
①Fe2(SO43Fe2(SO43═2Fe3++3SO42-;②NaHSO4NaHSO4═Na++H++SO42-;③KMnO4KMnO4═K++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亚硝酸钠(NaNO2)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是一种常用的发色剂和防腐剂,使用过量会使人中毒,国际上对食品中亚硝酸钠的用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某学习小组针对亚硝酸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制备NaNO2
该小组查阅资料知:2NO+Na2O2=2NaNO2;2NO2+Na2O2=2NaNO3
设计制备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去):

(1)如果没有B装置,C中发生的副反应有2Na2O2+2H2O=4NaOH+O2↑,2NO+O2=2NO2
(2)装置D可将剩余的NO氧化成N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NO+3MnO4-+4H+=5NO3-+3Mn2++2H2O.
(3)甲同学检查完装置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发现制得的NaNO2中混有较多的NaNO3杂质.于是在A与B装置间增加了在A、B之间增加装有水的洗气瓶装置,改进后提高了NaNO2的纯度.
实验Ⅱ测定制取的样品中NaNO2的含量
步骤:a.在5个有编号的带刻度试管(比色管)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NaNO2溶液,各加入1mL的M溶液(M遇NaNO2呈紫红色,NaNO2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10mL并振荡,制成标准色阶:
b.称量0.10g制得的样品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再取5mL待测液,加入1mL M溶液,后加蒸馏水至10mL振荡,与标准色阶比较.
试管编号
NaNO2含量/mg•L-1020406080
(4)步骤b中比较结果是:待测液颜色与④号色阶相同.则甲同学制得的样品中NaN02的质量分数是:60%.
(5)用目视比色法证明维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5mL 待测液,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振荡,
再加入1mL M溶液,加入至蒸馏水10mL,再振荡,
与④号色阶对比.
紫红色比④色阶浅维生素C 可以有效降低NaNO2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