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研究小组利用铁棒、碳棒为电极,NaCl溶液为电解液,对铁棒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正、负极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Ⅰ正极产物分析
(1)由于该腐蚀类型为吸氧腐蚀,所以碳棒表面电极反应式是O2+2H2O+4e-=4OH-
Ⅱ负极产物探究
【查阅资料】
①K3[Fe(CN)6](化学名称:铁氰化钾)具有氧化性,其溶液在常温下可氧化Na2S溶液,KI溶液以及活泼金属等;
②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物质,而Fe3+与K3[Fe(CN)6]溶液不会产生蓝色物质.
【实验探究】
(2)①甲同学在铁电极处滴加K3[Fe(CN)6]溶液时发现有蓝色物质生成,认为负极产物为Fe2+
②乙同学向饱和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K3[Fe(CN)6]溶液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黄色浑浊出现,在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中,蓝色物质的产生可能是由于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产生的Fe2+再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③丙同学取2滴管0.1mol•L-1K3[Fe(CN)6]溶液(用煮沸后的蒸馏水配制)于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并加入2mL左右的苯.将反复打磨过的铁丝伸入到溶液中,立即观察到有蓝色物质生成,即证明乙同学的预测是正确的.
(3)丙同学在实验中用煮沸后的蒸馏水配制K3[Fe(CN)6]溶液的目的是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或空气);铁丝反复打磨的原因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4)为证明铁电极处有Fe2+生成,丙同学设计了将铁电极处溶液取出少许后滴加K3[Fe(CN)6]溶液检验的方法,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有Fe2+生成.
限选试剂:0.1mol•L-1KSCN溶液,0.1mol•L-1FeCl3溶液,苯,30%H2O2溶液
实验步骤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分析 (1)NaCl溶液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Fe为负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
(2)②向饱和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K3[Fe(CN)6]溶液时,由信息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中负极生成的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物质;
(3)用煮沸后的蒸馏水配制K3[Fe(CN)6]溶液,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铁丝反复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4)Fe2+具有还原性,结合铁离子与KSCN溶液结合得到血红色溶液可检验.

解答 解:(1)NaCl溶液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Fe为负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故答案为:吸氧; O2+2H2O+4e-=4OH-
(2)②向饱和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K3[Fe(CN)6]溶液时,由信息可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则观察到的现象为有黄色浑浊出现;甲同学设计的方案中负极上Fe失去电子生成的Fe2+与K3[Fe(CN)6]溶液反应会生成蓝色物质,也可能为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产生的Fe2+再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故答案为:有黄色浑浊出现;铁电极能直接和K3[Fe(CN)6]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产生的Fe2+再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3)丙同学在实验中用煮沸后的蒸馏水配制K3[Fe(CN)6]溶液的目的是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或空气);铁丝反复打磨的原因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故答案为: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或空气);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4)实验方案验证有Fe2+生成,实验步骤和为取2mL左右的苯于试管中,从铁电极处吸取少量待测液伸入苯层下方挤出,并依次加入0.1 mol•L-1KSCN溶液、30%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结论为若滴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滴入H2O2溶液后出现红色,则证明铁电极处产物为Fe2+
故答案为:取2mL左右的苯于试管中,从铁电极处吸取少量待测液伸入苯层下方挤出,并依次加入0.1 mol•L-1KSCN溶液、30%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若滴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滴入H2O2溶液后出现红色,则证明铁电极处产物为Fe2+

点评 本题考查以原电池原理考查物质组成及性质实验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检验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能较好训练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煤的液化均是物理变化
B.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等
C.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即电导率越大,则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利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用0.100mol/L的NaOH溶液滴定10.00mL0.100mol/L的盐酸,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点溶液中:c(Cl-)=2c(OH-)-2c(H+
B.电导率传感器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C.c点电导率最小是因为c点溶液的溶质为弱电解质
D.c(Na+)、c(Cl-)对导电能力的影响比c(H+)、c(OH-)对导电能力的影响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1)在一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②③⑥⑧(填编号)
①反应速率v(N2):v(H2):v(NH3)=1:3:2        
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③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N2的同时,生成3n mol H2
⑥2V(N2正)=V(NH3逆)
⑦单位时间内3mol H-H键断裂的同时2mol N-H键也断裂
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2)现有八种物质:①干冰;②金刚石;③四氯化碳;④晶体硅;⑤过氧化钠;⑥碳化硅晶体;⑦溴化钠;⑧氖.请用编号填写下列空白:
A.属于原子晶体的是②④⑥,其中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②⑥④
B.属于分子晶体的是①③⑧,其中分子构型为正四面体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C.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⑤,其中阳离子个数与阴离子个数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类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
A.向Ba(NO32溶液中通入CO2不产生白色沉淀,则通入SO2也不产生白色沉淀
B.电负性:C<N<O,则第一电离能:C<N<O
C.乙醛能被新制Cu(OH)2氧化,则乙醛也能被溴水氧化
D.HBr的沸点小于HI的沸点,则HBr的稳定性小于HI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IA族与ⅦA族元素间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B.第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价从+1递增到+7
C.随核电荷数递增,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递增减
D.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找到(  )
A.新型催化剂B.新型农药
C.半导体材料D.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乙醇和浓硫酸制备乙烯气体并验证乙烯的某些化学性质.步骤如下:
①在一蒸馏烧瓶中加入约20mL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3),再加入少量的碎瓷片;
②瓶口插上带温度计的橡皮塞;
③加热并迅速使反应温度上升到170℃;
④气体通过稀NaOH溶液进行洗气后,分别通人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中.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3)步骤②中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温度计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4)步骤③加热时,若反应温度不能迅速升高到170℃会产生一种有机副产物,写出该物质的名称乙醚.
(5)将乙烯(除杂后)通人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的紫红色退去; 通人溴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Br2→CH2Br-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4:1的化合物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