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加“碘”食盐实际添加的是碘酸钾.以石墨和铁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可制得KIO3,其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已知:3I2+6OH-═IO3-+5I-+3H2O.通电前若加入少量淀粉溶液,通电后发现右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1)铁为A(填“A”或“B”).
(2)某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产生气体从c孔排出并回收利用,该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3)为了制取KIO3,图中所示的离子交换膜应选用阴离子(填“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膜.
(4)电解池内生成KIO3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KI+3H2O$\frac{\underline{\;电解\;}}{\;}$KIO3+3 H2↑.

分析 右侧溶液变蓝色,生成I2,右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I--2e-=I2,左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左侧放出氢气,左侧I-、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右侧移动,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据此回答.

解答 解:(1)以石墨和铁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在一定条件下电解可制得KIO3,所以金属铁不能是阳极,是阴极,右侧溶液变蓝色,生成I2,右侧电极为阳极,铁为A电极,故答案为:A;
(2)右侧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I--2e-=I2,左侧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反应产生气体氢气从c孔排出并回收利用,
故答案为:2H2O+2e-=H2↑+2OH-
(3)右侧电极为阳极,左侧电极为阴极,左侧I-、OH-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右侧移动,发生反应3I2+6OH-=IO3-+5I-+3H2O,一段时间后,蓝色变浅,图中所示的离子交换膜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故答案为:阴离子;
(4)电解池内电解碘化钾生成KIO3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KI+3H2O$\frac{\underline{\;电解\;}}{\;}$KIO3+3H2↑,故答案为:KI+3H2O$\frac{\underline{\;电解\;}}{\;}$KIO3+3H2↑.

点评 本题考查电解原理,难度中等,注意D选项为易错点,注意氢氧根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不能与碘单质发生反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所含的分子数为NA
B.1.8 g 的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48 g O3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和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发生转移
D.置换反应也有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子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
B.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
C.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D.当有4.48 L NH3 (标准状况)反应时,转移电子为0.6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反应无论在低温还是高温下均为非自发反应的是(  )
A.2Ag2O(s)═4Ag (s)+O2(g)B.2CO2(g)═2CO(g)+O2 (g)
C.6C(s)+6 H2O(l)═C6H12O6 (s)D.CaCO3(s)═CaO(s)+2CO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反应生成CO2的过程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生成CO2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HCl;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B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D.
选项
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
B干燥的有色布条硅胶湿润的有色布条
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
D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当向D中缓慢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Br2,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E中溶液分为两层,下层(CCl4层)为紫红色,该现象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Br2的氧化性强于I2
(5)多余的Cl2用氢氧化钠吸收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O-+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科学家刚刚发现了某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B.W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一定是$\frac{W}{a{N}_{A}}$mol
C.Wg该原子中含有$\frac{W}{a}$个该原子
D.由已知信息可得:NA=$\frac{12}{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0.1mol•L-1 NaHC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水解反应:HCO3-+H2O?H3O++CO32-
B.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c(CO32-
C.微粒浓度关系:c(Na+)>c(HCO3-)>c(CO32-)>c(H2CO3
D.微粒浓度关系:c(OH-)+c(CO32-)=c(H+)+c(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