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南省、永兴一中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F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
B.100mL12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C.1mol·L-1Na2CO3溶液中,CO32―的数目小于NA
D.1molCH5+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CuSO4、Fe2(SO4)3、H2SO4 的混合溶液 100mL, 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考虑水解),且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 •L-1,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
A.5.6 g B.11.2 g C.22.4 g D.33.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广东省高三上8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
B.铝热反应不仅被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被用于冶炼熔点较高的金属
C.电解AlCl3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铝
D.Al2O3、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②砹(At)是第VII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
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年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高二上学前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标准状况下,0.56 L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中,溴水增重0.28g,则乙烯占混合气体体积的百分比为
A.20% B.40% C.60% 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高一上入学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分析:
(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原因是 。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原因是 。
(3)CO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 。(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辽宁省高一上开学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①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②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③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④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 。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中的药品为足量的烧碱溶液,其作用为 。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 性。(填“氧化”或“还原”)
【实验结论】
(4)上述四种猜想中,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5)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蒿素两步可合成得到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琥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4O5
B.反应②原子利用率为100%
C.该过程中青蒿素生成双氢青蒿素属于氧化反应
D.1mol青蒿琥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mol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