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已知某种煤的含硫量为1%(质量分数),进行煤的脱硫处理时,1t煤中至少应加入多少千克石灰石?反应后可得硫酸钙多少千克?

分析 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生成CaSO4
反应方程式为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2CaSO4+2CO2,根据关系式S~SO2~CaCO3~2CaSO4计算.

解答 解:向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脱硫剂,可以减少SO2的排放,生成CaSO4
反应方程式为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
令需要加入x吨的石灰石,反应可得硫酸钙y吨,则:
S~SO2~CaCO3~CaSO4计算.
32             100        136
 1t×1%        x t        y t
所以32:100=1t×1%:xt,解得x=0.03125,0.03125t=32.25kg
32:136=1t×1%:y t,解得y=0.0425,0.0425t=42.5kg
答:需要加入31.25千克的石灰石,反应可得硫酸钙42.5千克.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书写方程式是关键,注意根据关系式计算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遇氯化氢产生白烟B.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D.其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洗涤试管
D.
稀释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用图装置验证浓硫酸和木炭反应的产物中有SO2和CO2,对有关实验现象和实验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编号实验现象实验目的
A.品红褪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SO2
B.KMnO4褪色证明SO2有还原性
C.品红不褪色证明进入C的气体中没有SO2
D.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使一定质量的Zn与100ml18.5mol/L的浓硫酸充分反应,Zn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33.6L,将生成的气体用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体积变为26.88L.(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已知(Zn+H2SO4(浓)=ZnSO4+2H2O)
(1)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H2SO4的物质的量?
(3)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所得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用消毒酒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有沉淀生成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金属钠属于遇湿易燃危险化学品
D.泡沫灭火器中药剂为干冰和起泡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础.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氢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H)2+2H+=Fe2++2H2O
B.NH4Al(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Al3++4OH-=AlO2-+2H2O
C.Na2SiO3溶液与稀盐酸混合:Na2SiO3+2H+=2Na++H2SiO3
D.Ca(HCO32溶液和Ca(OH)2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N2和1molCO所含的分子数都是NA
B.1molH2和1molCO2所含的原子数都是NA
C.1molCO和1molCO2所含的氧原子数都是NA
D.1molH2SO4和1molH3PO4所含的原子数都是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A分别将一小粒钠投入水与无水乙醇中,钠与水反应更剧烈证明羟基氢活泼性:
H2O>C2H5OH
B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褪色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
D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证明非金属性:S>C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