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煤燃烧时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B.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二次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分析 A.还转化为光能;
B.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充电电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解答 解: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A错误;
B.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充电电池充电过程是电解原理,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正确;
D.镁条燃烧时放光、放热,即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特征和中和热的定义以及电解池原理等,注意知识积累,题目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摩尔盐[(NH42SO4•FeSO4•6H2O]在空气中比一般亚铁盐稳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还原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摩尔盐,实验步骤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用30%的NaOH溶液和废铁屑(含少量油污、铁锈等)混合、煮沸,以除去铁屑表面油污,然后冷却、洗涤、分离,将分离出的NaOH溶液装入③中,废铁屑放入②中.
(1)利用容器②的反应,向容器①中通入氢气,应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C(填字母).向容器①中通人氢气的目的是赶走硫酸铵溶液中的溶解O2和容器①液面上部的O2,防止Fe2+被氧化为Fe3+.待锥形瓶中的铁屑快反应完时,关闭活塞BC(或B或C),打开活塞A.②中继续产生的氢气会将②(填①、②或③,后同)容器中的溶液压入①容器,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混合溶液底部将结晶析出硫酸亚铁铵.
为了确定产品中亚铁离子的含量,研究小组用滴定法来测定.称取4.0克的摩尔盐样品,溶于水,并加入适量稀硫酸.用0.2mol/LKMnO4溶液滴定,当溶液中Fe2+全部被氧化时,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2)试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MnO4-+5Fe2++8H+=1Mn2++5Fe3++4H2O
(3)本实验的指示剂D.A.酚酞   B.甲基橙  C.石蕊   D.不需要
(4)装KMnO4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KMnO4液润洗导致滴定结果(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偏大.
(5)观察装KMnO4滴定管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则结果会导致测得的Fe2+溶液浓度测定值偏小(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产品中Fe2+质量分数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一类有机硅化合物中只含有硅元素和氢元素,叫硅烷,它们的分子组成与烷烃相似,其中有一种结构最简单的硅烷叫甲硅烷(SiH4),则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硅烷的分子通式可表示为SinH2n+2B.甲硅烷燃烧生成SiO2和H2O
C.甲硅烷的沸点高于甲烷D.甲硅烷的稳定性比甲烷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从植物中提取如图有机物的合理方法是(  )
A.用冷水浸泡B.用乙醚浸泡
C.用热NaOH溶液浸泡D.高温灼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有机物A为酯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1)1mol C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反应,消耗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之比是4:3:3.
(2)已知F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写出F的结构简式:
(3)写出D跟氢溴酸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CH2CH2OH+HBr$→_{△}^{浓硫酸}$CH3CH2CH2CH2Br+H2O.
(4)写出A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B.1 mol Na2O2所含阴离子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16gO2 和O3的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D.常温常压和光照条件下,33.6 LCl2与3.0g H2反应,生成的HCl分子数目为3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无色晶体,常见的两种制备方法为2NaNH2+N2O═NaN3+NaOH+NH3,3NaNH2+NaNO3═NaN3+3NaOH+NH3↑.
回答下列问题:
(1)氮所在的周期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Li.
(2)基态氮原子的L层轨道排布图为
(3)与N${\;}_{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N2O(写出一种).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NO${\;}_{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氨基化钠(NaNH2)和叠氮化钠(NaN3)的晶体类型为离子晶体.叠氮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N3-+H2OHN3+OH-;.
(5)N2O沸点(-88.49℃)比NH3沸点(-33.34℃)低,其主要原因是N2O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氢键作用较强.
(6)安全气囊的设计原理为6NaN3+Fe2O3 $\frac{\underline{\;撞击\;}}{\;}$3Na2O+2Fe+9N2↑.
①氮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
②铁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金属键.
③铁晶体为体心立方堆积,其晶胞如图所示,晶胞边长为a cm,该铁晶体密度为$\frac{112}{N{\;}_{A}•a{\;}^{3}}$g•cm-3(用含a、NA的表达式表示,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A、B两位学生均想利用原电池反应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探究产物的有关性质.分别设计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请完成以下问题:
(1)负极材料:A池Mg,B池Al.
(2)电极反应式:A池正极2H++2e-=H2↑;B池负极Al-3e-+4OH-=AlO2-+2H2O.
(3)由上述实验分析“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直接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不可靠(填“可靠”或“不可靠”),若不可靠请提出另一方案在两电极之间连上一个电流计测电流方向,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把A、B插入C的溶液中,闭合电键后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且B上有气泡产生,则A、B、C可能是以下哪一组物质(  )
A.A-Cu  B-Zn  C-CuSO4B.A-Ag  B-Fe  C-HCl
C.A-Zn  B-石墨 C-H2SO4D.A-石墨 B-Zn  C-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