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 古代文献 | 说明 | |
A | 使用 | “…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天工开物》 | KNO3能自燃 |
B | 性质 | “(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本草纲目》 | 利用KNO3的氧化性 |
C | 鉴别 | 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本草经集注》 | 利用焰色反应 |
D | 提纯 | “…(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开宝本草》 | 溶解、蒸发、结晶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KNO3不能自燃,受热易分解;
B.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C.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
D.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蒸发结晶得到.
解答 解:A.由文献可知,KNO3加热后才分解,不能自燃,故A错误;
B.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氮气,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文献可知KNO3的氧化性,故B正确;
C.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隔着钴玻璃为紫色,故C正确;
D.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提纯等,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的情景设计较新颖,予化学知识于古文字中,注意古文的理解和化学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此样品中NaHCO3的物质的量为(28.1-11.9)×10-4mol | |
B. | 整个滴定过程中,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始终不变 | |
C. | 滴加稀盐酸的体积为11.90mL时:c(H+)+c(H2CO3)═c(OH-)+c(CO32-) | |
D. | 该方法无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NaOH的含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室温下,NH4Cl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frac{c(N{H}_{3}•{H}_{2}O)}{c(N{{H}_{4}}^{+})}$数值增大 | |
B. | O.lOOOmol•L-1 的醋酸钠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000mol•L-1 | |
C. | 室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的pH=8.31,则Ka1(H2CO3)×Ka2(H2CO3)<K | |
D. | 室温,Ka(CH3COOH)=l.76×l0-5,Kb(NH3•H2O)=1.76×lO-5.则CH3COONH4溶液中存在:c(NH4+)=c(CH3COO-)>c(H+)=c(OH-)>c(NH3•H2O)=c(CH3CO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5 | 50 | 60 | 70 | 80 |
温度/℃ | 25 | 26 | 26 | 26 | 26 | 26 | 26.5 | 27 | 27 | 27 | 27 |
操作 | 现象 |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或向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 | 溶液颜色变蓝(或绿色加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0 g H218O与2H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 | |
B. | 2Mg(s)+CO2(g)=C(s)+2MgO(s)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 |
C. | 向硫酸钡悬浊液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过滤、洗涤,向沉淀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Ksp(BaSO4)>Ksp(BaCO3) | |
D. | 向浑浊的苯酚试液中加饱和Na2CO3溶液,试液变澄清,说明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时,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稀盐酸中小 | |
B. | t℃时,AgCl的溶解度大于Ag2CrO4 | |
C. | 在饱和Ag2CrO4溶液中加入少量K2CrO4,可使溶液由Y点移至X点 | |
D. | 向同浓度NaCl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0.1mol•L-1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