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在当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节能减排”将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因此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建设新能源等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有关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案中不太合理的是(  )
A、研制常温下分解水制取氢能的催化剂
B、提高煤液化制取汽油的技术水平
C、推广汽车用燃料以天然气替代汽油
D、研究提高汽油燃烧热的方法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水是可再生资源;
B、煤液化制取汽油可以减少污染;
C、天然气是清洁能源;
D、燃烧热对可燃物来说是定值.
解答: 解:A、水是可再生资源,常温下分解水制取氢能,可以解决能源日趋紧张形势,故A正确;
B、煤液化制取汽油可以减少污染,可有效保护环境,故B正确;
C、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代替汽油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C正确;
D、燃烧热对可燃物来说是定值,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生产、环境、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锌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Zn+Ag+=Zn2++Ag
C、往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氨水:Al3++3OH-=Al (OH)3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的浓度不断增加,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为控制大气中CO2含量的增长,下列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
A、保护地球上的森林资源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C、禁止使用石油、煤碳等化石燃料
D、限制CO2气体的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把0.6mol气体X和0.4mol气体Y混合于2L容器中,发生反应:3X(气)+Y(气)?nZ(气)+2W(气),5分钟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则:上述反应在5分钟末时,已用去的Y占原有量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
A、20%B、25%
C、33%D、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某温度下气体摩尔体积,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水准管上提,液面高于量气管且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
B、可用来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C、读取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可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D、金属镁中含有少量杂质铝,可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掀起了低碳经济的革命,它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下列做法不符合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所倡导的“低碳经济”的是(  )
A、发展核电,以减少火力发电带来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B、加速建设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C、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广可利用太阳能、风能的城市照明系统
D、尽量使用含
 
12
6
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
 
13
6
C或
 
14
6
C的产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1.0体积乙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体积的CO2和2.4体积的水蒸气(同温同压下测定).则混合物中烷烃和烯烃的体积比为(  )
A、3:1B、1:3
C、2:3D、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溶液的最合适的方法是(  )
A、两种溶液各取少许,分别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是碳酸钠溶液
B、两种溶液各取少许,分别滴加澄清的石灰水,有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溶液
C、两种溶液各取少许,分别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的是碳酸氢钠溶液
D、任取一种溶液少许,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有浑浊产生的是碳酸钠溶液,否则是碳酸氢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课题,“珍惜地球,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和NO等物质)是我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催化氧化.
(1)写出CO与NO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方程式: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方法可行的有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