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乙烯醇(CH2===CH—OH)不稳定,可自动转化为乙醛。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发生,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有人写出下列几种,其中不可能的是
( )
①CH2===CH2 ②CH3CHO ③
④ ⑤HOCH2CH2—O—CH2CH2OH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X(g)+Y(g)3Z(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X和2mol Y,达平衡后Y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Y的体积分数>a%的是
A.1molY,1molZ B.2mol X,1molY,1molN2
C.1molY和3molZ D.2mol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AgNO3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AgNO3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的试剂:KSCN溶液、氯水。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振荡 | ____ | 存在Fe3+ |
Ⅱ.AgNO3的热稳定性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3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O2,其验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阅资料】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设想】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Ag;ⅱ.Ag2O;ⅲ.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操作 | 现象 |
a |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 黑色固体不溶解 |
b | 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 |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__①__(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__②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式为C5H10O2的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A和B可生成酯C(相对分子质量为172),符合此条件的酯有
(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为
(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取代
C.消去—取代—加成 D.取代—消去—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乙烯和其他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的流程如下:
CH2===CH2
(1)请在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写出A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角度分析,上述有机合成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配制生理盐水 B.燃放鞭炮
C.食物腐烂 D.高炉炼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有如下反应:①2Fe3++2I-===2Fe2++I2;②2Fe2++Cl2===2Fe3++2Cl-;③2MnO+10Cl-+16H+===2Mn2++5Cl2↑+8H2O。
(1)判断上述三个反应中,氧化性最强的分子或离子是________。
(2)若某溶液中有Cl-和I-共存时,为氧化I-而使Cl-不被氧化,应选用上述反应中的________离子作为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
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铜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