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 | 解释或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 |
B | 铜粉不能溶于冷的浓硫酸 | 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C | 往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 | SO2具有还原性 |
D | 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 Cl2的氧化性比FeCl3的强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产生的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铵根离子;
B.铜化学性质不活泼,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够被溴水氧化,该反应二氧化硫没有表现还原性;
D.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成铁离子,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
解答 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H4+,故A正确;
B.铜不与冷的浓硫酸反应,不是发生钝化现象,是由于铜的活泼性较差导致的,故B错误;
C.往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二氧化硫表现的是还原性,不是漂白性,故C正确;
D.向FeCl2溶液中通入Cl2,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氯气氧化成铁离子,则Cl2的氧化性比FeCl3的强,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题目难度中等,涉及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氧化性强弱比较、金属的钝化、离子检验等知识,明确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2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原因是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 |
B. | 0~t2时压强变大的原因可能是铁发生了析氢腐蚀 | |
C. | 0~t1时压强变大的原因可能是腐蚀过程为放热反应,锥形瓶内气体温度升高 | |
D. | 钢铁在酸性条件下一定发生析氢腐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④②③⑤ | B. | ④①②③⑤ | C. | ⑤③②①④ | D. | ④①③⑤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大CaCO3的量 | B. | 加大盐酸的浓度 | ||
C. | 及时将产生的CO2导出 | D. | 减小CaCl2的浓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