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
| B. | v正(X)=v逆(Z) |
| C. | 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
| D. | 单位时间消耗0.1molX同时生成0.2molZ |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由X(g)+2Y(g)⇌2Z(g)可知,该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然后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来解答.
解答:
解:A、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所以压强不再变化,故A正确;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指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与反应的初始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所以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C错误;
D、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平衡状态的本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常以选择题方式考查.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向里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中有一段水柱,静止,水柱高度不变 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B 脱脂棉燃烧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C 烧杯①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NaHCO3比Na2CO3受热更易分解
D U形管右端的液面高 铁钉发生吸氧腐蚀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0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 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 |
| B. | 该溶液中H+浓度是SO32﹣浓度的2倍 |
| C. |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
| D. |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假设1:Fe2+还原性比I﹣强. 假设2:I﹣还原性比Fe2+强.
【验证假设】选择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必需的装置是A→ (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氯气的量,当通入少量氯气时,通过观察混合溶液颜色的变化 (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置于A、B两试管中: 往A中滴加 溶液; 往B中滴加 溶液. | ①A: , ②B: , 则假设1成立. ③A: ④B: , 则假设2成立. |
(4)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量.该小组称取1.52g FeSO4固体,同时称取1.66g KI固体,溶于水中配成混合溶液.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最多不能超过 L(标准状况).
【思考与交流】
(5)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中Cl2量很难控制,无法验证Fe2+和I﹣反应的先后顺序.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 溶液,若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I﹣的还原性强于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O和CH4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 A. | 直线形,三角锥形 | B. | V形,三角锥形 |
| C. | 直线形,正四面体形 | D. | V形,正四面体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若有64gCu被氧化,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是( )
| A. | 168g | B. | 42g | C. | 126g | D. | 60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甲、乙装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池中通甲烷的极是负极,溶液中Na+向Pt电极移动
B. C电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C. 乙池中的总反应为:Cu+H2SO4H2↑+CuSO4
D. 反应过程中,甲、乙装置中溶液的pH都逐渐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毒品冰毒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只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50,碳元素和氢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90.6%,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3.据此求:
(1)冰毒的相对分子质量 ;
(2)冰毒的分子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