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伸入蒸馏烧瓶内液面下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

分析 A.萃取剂和原溶剂不能互溶;
B.蒸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
C.分液时,为防止引入杂质,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K元素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解答 解:A.萃取剂和原溶剂不能互溶,乙醇和水互溶,所以不能作碘水的萃取剂,可以用苯或四氯化碳,故A错误;
B.蒸馏时,温度计测量馏分温度,所以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烧瓶支管口处,故B错误;
C.分液时,为防止引入杂质,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
D.K元素的焰色反应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滤去钠元素黄光的干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基本操作,明确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制备溴代烃的反应如下:NaBr+H2SO4═HBr+NaHSO4      ①
R-OH+HBr?R-Br+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如表;
乙醇溴乙烷正丁醇1-溴丁烷
密度/g•cm-3 0.78931.46040.80981.2758
沸点/℃78.538.4117.210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中,下列仪器最不可能用到的是b.
a.圆底烧瓶     b.  容量瓶     c.锥形瓶     d.量筒
(2)溴代烃的水溶性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相应的醇;其原因是醇分子可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溴代烃不能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
(3)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下层(填“上层”、“下层”或“不分层”).
(4)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须进行稀释,其目的不正确的是a.
a. 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5)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原因是平衡向生成溴乙烷的方向移动(或反应②向右移动);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1-溴丁烷与正丁醇的沸点差较小,若边反应边蒸馏,会有较多的正丁醇被蒸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若mg Cu与含n mol HNO3 的溶液反应,当铜和HNO3恰好均完全消耗,发生的反应有:
①Cu+4HNO3=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3 Cu(NO322 NO+H2O(配平该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则被还原HNO3 的物质的量一定是n-$\frac{m}{32}$(用m和n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有pH均为2的盐酸、硫酸和醋酸三种溶液,
①若分别用这三种酸中和含等物质的量NaOH的溶液,所需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b>c;
②若在相同条件下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分别是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b<c.
③盐酸中c(Cl-)与醋酸中c(CH3COO-)的大小关系是c(Cl-)=c(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氯、溴、碘三种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其原因是(  )
A.颜色相似B.都是双原子分子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D.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取软锰矿石(主要成分为MnO2)116g 跟足量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制得22.4L Cl2(标准状况).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软锰矿石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75%
B.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4mol
C.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146g
D.被还原的M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工业上利用H2SiF6溶液制备BaF2,同时可得到副产品SiO2,其工艺如下:

已知:焙烧过程的反应为(NH42SiF6+BaCO3 $\frac{\underline{\;△\;}}{\;}$BaSiF6+2NH3↑+CO2↑+H2O↑
(1)焙烧的气体产物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质A,则A的化学式为(NH42CO3
(2)氨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反应能进行完全.该反应需降温冷却的原因为(NH42CO3受热易分解、减小(NH42SiF6晶体的溶解度.
(3)热解的另一产物是含两种元素的气体,该气体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3SiF4+2H2O=2H2SiF6+SiO2
(4)SiO2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该物质在信息传输中具有重要应用.
(5)为保持该过程的持续循环,每生成1mol BaF2,理论上需补充原料H2SiF6$\frac{1}{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图).玻璃管内的电解液为NaCl溶液,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或2H++2e-=H2↑);
(2)若电解改用NaOH溶液作电解液,发现电解一开始即出现灰绿色沉淀,该沉淀产生在A极附近(选填“A”或“B”).试分析为什么用NaCl溶液作电解液时白色沉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原因:B极产生的氢气在上逸时会将体系中空气排出,在溶液的中下部产生沉淀形成液封有利于和空气隔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