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工业上常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其主要流程如下:
废液$→_{①}^{提纯、结晶}$FeSO4•7H2O$\stackrel{②}{→}$FeSO4溶液$→_{③}^{NH_{4}HCO_{3}溶液}$FeCO3$\stackrel{④}{→}$Fe2O3
(1)已知步骤①中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析出晶体的组成如下表所示.
温度/℃010305056.76064708090
溶解度/g14.017.025.033.035.235.335.633.030.527.0
析出晶体FeSO4•7H2OFeSO4•4H2OFeSO4•H2O
若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结晶出FeSO4•7H2O,控制的温度(t)为t<56.7℃.
(2)步骤②需加一定量硫酸,其主要目的是抑制FeSO4的水解.
(3)生产FeCO3浊液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FeCO3浊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红褐色的固体,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FeCO3+6H2O+O2═4Fe(OH)3+4CO2
(4)已知FeSO4•7H2O浊液晶体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FeSO4•7H2O$\frac{\underline{\;高温\;}}{\;}$Fe2O3+SO2↑+SO3↑+14H2O↑;利用如图装置可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接f(或g)、g(或f)接d、e接h、i接b.
②装置C中的X为氯化钡溶液.

分析 以富含硫酸亚铁的废液为原料生产氧化铁,其主要流程:废液结晶得到FeSO4•7H2O,加一定量硫酸溶解,抑制FeSO4的水解,加入碳酸氢铵,FeSO4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经反应可生成碳酸亚铁固体和硫酸铵溶液,碳酸亚铁固体经洗涤、干燥,在空气中灼烧时发生分解,且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Fe2O3
(1)依据图表数据分析,析出晶体FeSO4•7H2O的温度范围;
(2)亚铁离子水解显酸性,加一定量硫酸能抑制水解;
(3)亚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水;FeCO3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碳;
(4)实验装置A中FeSO4•7H2O分解生成的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气,B装置吸收尾气,C装置冷却是为了吸收三氧化硫,D装置无水硫酸铜检验产无水,E装置品红溶液检验SO2
①分解生成的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气,利用图3装置可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先利用D装置检验生成的水蒸气,通过C装置冷却是为了吸收三氧化硫,通过装置E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存在,最后剩余气体通过B装置吸收尾气;
②装置C中是氯化钡溶液.

解答 解:(1)依据图表数据分析,0℃时析出晶体FeSO4•7H2O14g,t>56.7℃时析出晶体FeSO4•4H2O,所以析出晶体FeSO4•7H2O的温度范围应为t<56.7℃,
故答案为:t<56.7℃;
(2)步骤②需加一定量硫酸,除了保证铁屑充分反应外,由于亚铁离子水解显酸性,加过量硫酸,增大H+浓度,使Fe2++2H2O?Fe(OH)2+2H+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抑制Fe2+的水解;
故答案为:抑制FeSO4的水解;
(3)亚铁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HCO3-═FeCO3↓+CO2↑+H2O;
FeCO3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4FeCO3+6H2O+O2═4Fe(OH)3+4CO2
故答案为:Fe2++2HCO3-═FeCO3↓+CO2↑+H2O;4FeCO3+6H2O+O2═4Fe(OH)3+4CO2
(4)①分解生成的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气,利用图3装置可检验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先利用D装置检验生成的水蒸气,通过C装置冷却是为了吸收三氧化硫,通过装置E检验二氧化硫气体的存在,最后剩余气体通过B装置吸收尾气,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f(或g)、g(或f)、d、e、h、i、b,
故答案为:f(或g);g(或f);d;e;h;i;b;
②通过C装置冷却是为了吸收三氧化硫,装置C中的X为吸收三氧化硫的氯化钡溶液,
故答案为:氯化钡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生产氧化铁化学工业流程、FeSO4•7H2O受热产物的检验,主要是物质性质和制备性质的理解和实验基本操作的分析判断,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验探究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碘缺乏会患“大脖子病”并造成儿童智力低下,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国家规定在食盐中加碘来加强碘的营养.
(1)这里的碘指的是b(a.碘单质;b碘元素).
(2)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碘单质遇淀粉变蓝,KI具有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I2,而KI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与KI发生如下反应:IO3-+5I-+6H+═3I2+3H2O,你认为食盐加碘,是加KI好还是加KIO3好?KIO3;理由是KIO3性质较稳定.
(3)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检验家里某品牌的食盐中是否含IO3-,于是他向老师要了一些KI,并从厨房取来一瓶食醋及待测食盐,你认为他还少了什么物质?淀粉,小明至少需要哪些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与O2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XY2(1)+3O2(g)═XO(g)+2YO2(g),反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mL,密度为2.56g•L-1.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状况下,反应前O2的体积是672mL.
(2)化合物XY的摩尔质量是76g/mol
(3)在XY2分子中,若X、Y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碳和硫(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L,质量为12g此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40g/mol,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0.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比是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制溴化亚铁可以用图示的装置:装置中A为CO2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e是两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共盛有56g细铁粉.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然后将干燥、纯净的CO2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随反应的进行将d中液溴滴入到D中.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反应,在钢管的一端沉积有80g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溴的沸点:58.78℃,并对有机物有腐蚀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装置D最好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来得到溴蒸气.
(2)若导入的CO2不干燥,会在E中发生副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rac{\underline{\;\;△\;\;}}{\;}$Fe3O4+4H2↑;
(3)若在A中盛固体CaCO3,a中盛6mol/L的盐酸,为使导入D中的CO2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C处的装置和其中的试剂应是:
B为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C为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
(4)实验时,装置D和E的橡皮塞最好用锡箔包住,原因是:Br2有腐蚀性,腐蚀橡胶塞.
(5)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
①排净容器里的空气;
②将Br2蒸气带入反应器中.
(6)为防止污染空气,应将F处出来的气体通入盛有碱液的洗气瓶.
(7)E中的反应为:2Fe+3Br2$\frac{\underline{\;\;△\;\;}}{\;}$2FeBr3;2FeBr3$\frac{\underline{\;\;△\;\;}}{\;}$ 2FeBr2+Br2
此实验中溴化亚铁的产率为37.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2-溴丙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共热CH3CHBrCH3+NaOH$→_{△}^{乙醇氢氧化钠}$CH2=CHCH3↑+H2O+NaBr.
(3)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CH3CHO+2Cu(OH)2+NaOH$\stackrel{△}{→}$CH3COONa+Cu2O+3H2O.
(4)苯酚稀溶液滴加到溴水中发生反应
(5)实验室制取酚醛树脂
(6)蔗糖发生水解反应C12H22O11+H2O$\stackrel{催化剂}{→}$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若a mol H2SO4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
A.$\frac{a}{4b}$mol-1B.$\frac{4b}{a}$ mol-1C.$\frac{a}{b}$ mol-1D.$\frac{b}{4a}$ 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将含有0.4molCuSO4和0.4molNa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得到0.3mol铜,在另一电极上析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
A.5.6LB.6.75LC.13.44LD.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物质G的化学式为HNO3;物质F的名称是二氧化氮.
(2)①A→D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②C→E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4NO+6H2O.
(3)G→E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