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元素周期表中第ⅦA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广泛.
(1)同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的未成对电子数相等,第ⅦA族元素未成对电子数均为1.
(2)能作为氯、溴、碘元素电负性递变规律的判断依据的是bc(填字母).
a.Cl2、Br2、I2的熔点
b.Cl2、Br2、I2的氧化性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
(3)多氯代甲烷可作溶剂,其中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的是四氯化碳(填名称).
(4)聚氯乙烯是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工业生产聚氯乙烯的一种路线如下:
乙烯$→_{①}^{Cl_{2}}$1,2-二氯乙烷$→_{②}^{420-530℃}$氯乙烯$→_{③}^{聚合}$聚氯乙烯
上述转化过程中,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的变化过程是先由sp2转化为sp3,再转化为sp2,最后又转化为sp3

分析 (1)第ⅦA族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未成对电子数均为1;
(2)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据此判断;
(3)四氯化碳为正四面体;
(4)乙烯中C采取sp2杂化,1,2-二氯乙烷中C采取sp3杂化,氯乙烯中C采取sp2杂化,聚氯乙烯中C采取sp3杂化,据此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第ⅦA族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未成对电子数均为1,
故答案为:1;
(2)a.Cl2、Br2、I2的熔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与非金属性无关,故a错误;
b.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可以根据Cl2、Br2、I2的氧化性来判断非金属性,故b正确;
c.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可以根据HCl、HBr、HI的热稳定性来判断非金属性,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3)在多氯代甲烷常为有机溶剂,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为四氯化碳,
故答案为:四氯化碳;
(4)乙烯中C采取sp2杂化,1,2-二氯乙烷中C采取sp3杂化,氯乙烯中C采取sp2杂化,聚氯乙烯中C采取sp3杂化,故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杂化方式的变化过程是先由sp2转化为sp3,再转化为sp2,最后又转化为sp3
故答案为:先由sp2转化为sp3,再转化为sp2,最后又转化为sp3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未成对电子数的判断,非金属强弱的判断,分子结构,原子杂化方式等知识点,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下列四组物质,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他物质所属类别不同,请把它选出来:
(1)食醋、牛奶、加碘盐、水水;
(2)冰、干冰、氧化铁、金刚石金刚石;
(3)氯化钠、硫酸铜、盐酸、硝酸铝盐酸;
(4)纯碱、烧碱、碳酸钙、氯化亚铁烧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它与2H原子组成2HmX分子,此分子含N个中子,在a g 2HmX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A.$\frac{a}{A+2m}$(A-N+m) molB.$\frac{a}{A+m}$(A-N) molC.$\frac{a}{A+m}$(A-N+m) molD.$\frac{a}{A+2m}$(A-N+2m)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前四周期元素 R、X、Y、Z、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它们的结构和部分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代号部分信息
R基态R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同
XX的双原子单质δ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
Y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ZZ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
E基态E3+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是3d5
回答问题: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III族,其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是N.
(2)元素 X的氢化物M,分子内含18个电子,M的结构式为,每个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
(3)在R、X、Z的含氧酸根离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组是CO32-与NO3-
(4)Z元素的两种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H2SO4,其原因是其原因是H2SO4和H2SO3可表示为(HO)2SO和(HO)2SO2,H2SO3中的S为+4价,而H2SO4中的S为+6价,正电性更高,导致S-O-H中的O的电子更向S偏移,越易电离出H+
(5)(ZX)4在常压下,高于130℃时(ZX)4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破坏的作用力是共价键;它为热色性固体,具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
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
(6)常温条件下,E的晶体采用如图所示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的配位数为8,若E原子的半径为r,则单质E的原子空间利用率为$\frac{2×\frac{4}{3}π{r}^{3}}{(\frac{4r}{\sqrt{3}})^{3}}$.(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单质之间化合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
A.Na2O2B.CuSC.FeCl3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5℃时,有c(CH3COOH)+c(CH3COO-)=0.1mol/L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 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题给图示可求出25℃时醋酸   的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H+)>c(OH-
B.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c(Na+)+c(H+)=c(CH3COO-)+c(OH-
C.pH=3.5的溶液中:c(Na+)+c(H+)-c(OH-)+c(CH3COOH)=0.1mol/L
D.向W点所表示的1L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溶液的体积变化可忽略):c(H+)=c(OH-)+c(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表1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X
YZ
表2
数据编号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mL溶液的pH
HXHZ
031
20.00a7
25℃时,用浓度为0.100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20.00mL浓度均为0.1000mol/L的两种酸HX、HZ(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表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格中a<7
B.25℃时,HX的电离常数Ka=1×10-6
C.Y和Z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分解温度高
D.0.1000mol/L Na2Y的水溶液中:c(Y2-)+c(HY-)+c(H2Y)=0.100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28 g乙烯和28g丙烯中均含有6NA对共用电子对
B.在熔融状态下,l mol NaHSO4完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2NA
C.标准状况下,NA个SO2分子和NA个SO3分子的体积相同
D.在含4 mol Si-O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用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XYZ
A强电解质电解质化合物
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C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