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二溴乙烷:B.3-乙基-1-丁烷:
C.2,2,3-三甲基戊烷:D.2-甲基-2,4-己二烯:

分析 A、卤代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并表示出官能团的位置;
B、烷烃命名时,要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碳原子编号,据此分析;
C、烷烃命名时,要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碳原子编号,据此分析;
D、烯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并表示出官能团的位置.

解答 解:A、卤代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故两个溴原子分别在1号和2号碳原子上,故为1,2-二溴乙烷,故A错误;
B、烷烃命名时,要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为戊烯,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碳原子编号,故在3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在1号和2号碳原子间有碳碳双键,故名称为3-甲基-1-戊烯,故B错误;
C、烷烃命名时,要选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为戊烷,从离支链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碳原子编号,当两端离支链一样近时,要从支链多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故名称为2,2,4-三甲基戊烷,故C错误;
D、烯烃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6个碳原子,故为己二烯,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编号,并表示出官能团的位置,故在2号碳原子上有一个甲基,在2号和3号碳原子间、4号和5号碳原子间各有一条双键,故名称为2-甲基-2,4-己二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烷烃、烯烃和卤代烃的命名,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二烯烃的命名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农艺师对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剂(分子结构如图),以使鲜花按时盛开.
①S-诱抗素剂的分子式为C15H22O3
②写出S-诱抗素剂结构中能与NaHCO3反应放出气体的官能团的电子式
③以下关于S-诱抗素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S-诱抗素剂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S-诱抗素剂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S-诱抗素剂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和SP3
D、S-诱抗素剂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元素的原子既可以通过离子键,又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二元化合物的是(  )
A.KB.CaC.ID.N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易液化,因此可用来作制冷剂B.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氨极易溶于水,因此氨水比较稳定D.氨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作喷泉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铜与浓硫酸能发生反应,并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如图所示,在试管里加入2mL浓硫酸,用带导管和一个小孔的胶管塞紧,从孔中插入一根铜丝,加热,把放出的气体依次通入品红溶液和石蕊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试管a、b分别检验生成气体的性质,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及其作用.
试管a中的现象是放出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试管b中的现象是放出的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作用是证明二氧化硫有酸性.
(3)如图将铜丝改为可抽动的铜丝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原因是通过调节铜丝的高度,可以控制参加反应的铜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SO2产生的量,减少SO2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1mol/L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个数等于NA
B.标准状况下,22.4L正戊烷完全燃烧产生5NA个CO2分子
C.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14g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 NA
D.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8.金属Na、Mg、Al有广泛的应用
(1)金属Na、Mg、Al的金属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各取1.0g金属钠和镁,分别加入到5mL水中,钠与谁反应剧烈,镁与水反应缓慢.
实验2:各取1.0g的镁条和铝条,分别加入到5mL1.0mol/L盐酸中,镁与盐酸反应剧烈,铝与盐酸反应较剧烈.
实验1和实验2得出的结论是金属性Na>Mg>Al,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强,失去电子能力减弱.
(2)Na、Mg、Al都可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①NaH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H]-.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此空删去生成H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aH.NaH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式为3NaH+Fe2O3=2Fe+3NaOH.
②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NaAlH4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AlH4+2H2O=NaAlO2+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选项的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  )
A.丙烷B.乙炔C.乙烯D.乙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R、T、W、X、Y、Z都是短周期元素,且W、X、Y、Z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下表列出它们的性质和结构: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R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
T基态原子核外3个能级上有电子,且各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
W原子电子层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X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
Y元素的原子半径在该周期中最大(除稀有气体外)
Z原子核外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比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多2
(1)Y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s1,T、X、Z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O>C>Si(用化学符号填空).
(2)WTR分子中的三个原子除W原子外均为8电子构型,根据电子云重叠方式的不同,分子里共价键的类型有σ键和π键.
(3)常温下,RW3是一种刺激性气味、易液化的气体.RW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是NH3与H2O之间易形成氢键.
(4)将过量的RW3气体通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现象为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沉淀消失,变成深蓝色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