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Ⅰ.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与水反应形成不稳定的碳酸,而把二氧化碳通入溶有氨气而呈碱性的水中,会使生成的碳酸与氨水发生反应,而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
Ⅱ.装置A:制备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会影响碳酸氢钠的生成,需要除去,装置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装置C:NH3+H2O+CO2+NaCl=NH4Cl+NaHCO3↓,装置D:吸收尾气氨气.
(1)氨气为大气污染物,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
(2)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3)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
(4)根据氯离子的性质进行检验所得晶体是碳酸氢钠而不是氯化钠;
(5)碳酸钠性质稳定,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热稳定性较差,加热分解导致固体质量减少,根据固体质量变化利用差量法可以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及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 解:Ⅰ.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先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中生成极少量的碳酸,再通入氨气,生成的产物量少,且易生成碳酸铵,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先通入氨气,溶液中生成较多的一水合氨,再通入CO2,生成的产物量多,且易生成碳酸氢铵,所以方案2较合理,方案3的不足为二氧化碳在水(或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不利于NaHCO3的生成,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在水(或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不利于NaHCO3的生成;
Ⅱ.(1)氨气为大气污染物,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末反应的NH3,
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NH3;
(2)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会影响后续实验碳酸氢钠的生成,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
(3)二氧化碳通入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故答案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4)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检验步骤2中所得晶体是碳酸氢钠而不是氯化钠的实验方法为: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反应剧烈冒出大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后再滴加适量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得到的晶体为NaHCO3,
故答案为: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反应剧烈冒出大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后再滴加适量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得到的晶体为NaHCO3;
(5)设样品中含有NaHCO3杂质的质量为x,则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m(减少)
2×84 106 62
x (m1g-m2g)
$\frac{2×84}{x}$=$\frac{62}{{m}_{1}-{m}_{2}}$,
解得x=$\frac{84({m}_{1}-{m}_{2})}{31}$,
则w(Na2CO3)=$\frac{{m}_{1}-x}{{m}_{1}}$=$\frac{84{m}_{2}-53{m}_{1}}{31{m}_{1}}$,
故答案为:$\frac{84{m}_{2}-53{m}_{1}}{31{m}_{1}}$.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考查了钠的化合物性质、有关混合物反应的化学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5)明确固体质量变化的原因是解题关键,注意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X与其它元素之间只能形成共价键 | |
B. | 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其常温下就能与强碱发生反应 | |
C. | 非金属性Y强于Z | |
D. | 三种元素中X的原子半径最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6a+5d-4c-12b) kJ•mol-1 | B. | (4c+12b-6a-5d) kJ•mol-1 | ||
C. | (4c+12b-4a-5d) kJ•mol-1 | D. | (4c+5d-4a-12b) kJ•mo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漂白粉使某些有色染料褪色 | |
B. | 一氧化氮气体暴露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 | |
C. | 往黄色氯化铁溶液中投入铁粉,溶液颜色变浅 | |
D. | 往红墨水中投入活性炭,红色褪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称为过渡元素 | |
B. |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 | |
C. | 118号元素是由自然界中元素衰变得到的 | |
D. | 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8 g乙烯和甲烷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4NA | |
B. | 标准状况下,11.2 LCH2Cl2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NA | |
C. | 1mol SO2与 l mol 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NA | |
D. | 过量铜与含0.4 molHNO3的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数大于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