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丙烯为原料合成某种有机玻璃和油墨材料DAP-A树脂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B为加成反应,则B的结构简式CH2ClCH2CH2OH或CH3CHClCH2OH;
(2)E的名称(系统命名)是丙烯酸甲酯;
(3)A+G→H的化学方程式是
(4)W是E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3;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W的结构简式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填字母)
a.C→D的反应条件是NaOH水溶液加热
b.B能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c.1molDAP-A树脂最多能消耗2nmolNaOH
d.常温下D的水溶液显碱性,抑制了水的电离.

分析 丙烯系列转化得到CH2=CHCOOH,由转化关系可知,CH2=CH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2=CHCH2Cl,CH2=CHCH2Cl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A为CH2=CHCH2OH,A与HCl加成可得B为CH2ClCH2CH2OH或CH3CHClCH2OH,B中的醇羟基被氧化成羧基,C→D是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所以C为CH2ClCH2COOH或CH3CHClCOOH,D为CH2=CHCOONa,D酸化得到CH2=CHCOOH,CH2=CHCOOH与CH3OH反应生成E为CH2=CHCOOCH3,发生加聚反应得有机玻璃为,由可推知H为,所以G为,则F为

解答 解:丙烯系列转化得到CH2=CHCOOH,由转化关系可知,CH2=CHCH3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2=CHCH2Cl,CH2=CHCH2Cl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A为CH2=CHCH2OH,A与HCl加成可得B为CH2ClCH2CH2OH或CH3CHClCH2OH,B中的醇羟基被氧化成羧基,C→D是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所以C为CH2ClCH2COOH或CH3CHClCOOH,D为CH2=CHCOONa,D酸化得到CH2=CHCOOH,CH2=CHCOOH与CH3OH反应生成E为CH2=CHCOOCH3,发生加聚反应得有机玻璃为,由可推知H为,所以G为,则F为
(1)由上面的分析可知,B为CH2ClCH2CH2OH或CH3CHClCH2OH,
故答案为:CH2ClCH2CH2OH或CH3CHClCH2OH;
(2)E为CH2=CHCOOCH3,名称为丙烯酸甲酯,
故答案为:丙烯酸甲酯;
(3)A+G→H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4)W是E(CH2=CHCOOCH3)的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结构特征:①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3;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含有甲酸形成的酯基,W的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5)a.C→D发生消去反应,的反应条件是NaOH醇溶液、加热,故a错误;
b.B为CH2ClCH2CH2OH或CH3CHClCH2OH,含有醇羟基、氯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故b正确;
c.1molDAP-A树脂含有 2n mol酯基(羧酸与醇形成的酯基),最多能消耗2n molNaOH,故c正确;
d.D为CH2=CH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常温下D的水溶液显碱性,促进了水的电离,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充分利用有机物的结构与反应条件进行分析,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综合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用CCl4萃取碘水中碘单质(I2)的实验时,发现无论如何都无法将碘水变成完全无色的溶液,于是有同学大胆猜想萃取后的水中还含有碘单质,即萃取剂在萃取实验中有效率问题.
为探究CCl4对碘水中碘单质的萃取率,该小组同学利用KI溶液自制碘水后,再用CCl4对该碘水中碘单质进行萃取,最后提纯I2的CCl4溶液中的I2用于计算萃取率.
(1)用KI固体配制250ml 1mol/L KI溶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A、F、E、D.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KI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KI溶液沿玻璃棒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2)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C.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B、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3)向上述所得KI溶液通入足量Cl2充分发生反应:2KI+Cl2═I2+2KCl得到I2的水溶液,再向其中加入CCl4萃取I2.待液体分层后下层溶液为紫红色.得到下层溶液的操作是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4)萃取后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分液的方法得到I2的CCl4溶液,经提纯得到纯净的I231.0g,则该实验CCl4的萃取率是9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下,10mL浓度为a mol•L-1的CH3COOH溶液的pH=4.下列能使溶液的pH=7的措施是(  )
A.往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使溶液中c(Na+)=c(CH3 COO-
B.将溶液与10 mLpH=10的NaOH溶液混合
C.将溶液与10 mL浓度为a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
D.将溶液稀释到10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需要配制100mL 1mol/L的NaCl溶液,填空并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NaCl固体所用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定容时所用仪器为胶头滴管.
(2)请按顺序补充完整实验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
(3)若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则溶液浓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A、B、C、D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30).A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3个单电子;C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1个单电子;D原子最外层有1个单电子,其次外层有3个能级且均排满电子,则:
(1)每摩尔B元素的氢化物晶体中存在氢键数目为2NA
(2)A、B、C 三种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O>NH3 (用化学式表示).
(3)A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其中A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3
(4)A的单质中σ键的个数为1,π键的个数为2.
(5)写出基态D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104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3,写出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此元素的原子中被电子占据的轨道有18个,有8 个能级(能量不同的轨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过滤操作时,为了过滤效果好,要用玻璃棒搅拌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蒸发操作时,为了防止局部过热,要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NF3可由NH3和F2在Cu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直接得到:2NH3+3F2$\frac{\underline{\;Cu\;}}{\;}$NF3+3NH4F
①上述化学方程式中的5种物质所属的晶体类型有abd(填序号).
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原子晶体d.金属晶体
②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