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常温下均为气体,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b(填“a”或“b”)
(2)打开B的活塞,A中氯酸钠和稀盐酸混和产生Cl2和ClO2,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可采取的措施是调节分液漏斗B的旋塞,减缓(慢)稀盐酸滴加速度?
(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
(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ClO2生成?
(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Ⅰ和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
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II,(选填“I”或“II”)理由是:稳定剂 II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分析 (1)根据仪器特征,可知仪器C是球形干燥管;F装置应是Cl2和KI反应,还需要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
(2)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氯酸钠和稀盐酸混和产生Cl2和ClO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产生ClO2的速率要慢;
(3)F装置中发生Cl2+2KI=2KCl+I2时,碘遇淀粉变蓝,而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说明Cl2被吸收;
(4)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应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 生成;
(5)由图可知,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解答 解:(1)根据仪器特征,可知仪器C是球形干燥管;F装置应是Cl2和KI反应,还需要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所以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故选b,
故答案为:球形干燥管;b;
(2)氯酸钠和稀盐酸混和产生Cl2和ClO2,NaClO3中氯为+5价被还原成ClO2中+4价,盐酸中氯为-1价,被氧化成0价氯,转移电子数为2,所以NaClO3、ClO2前系数为2,Cl2前系数为1,反应化学方程式: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产生ClO2的速率要慢,故滴加稀盐酸的速度要慢,即调节分液漏斗B的旋塞,减缓(慢)稀盐酸滴加速度,
故答案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调节分液漏斗B的旋塞,减缓(慢)稀盐酸滴加速度;
(3)F装置中发生Cl2+2KI=2KCl+I2时,碘遇淀粉变蓝,而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
故答案为:吸收Cl2
(4)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应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 生成,
故答案为:4H++5ClO2-=Cl-+4ClO2↑+2H2O;检验是否有ClO2生成;
(5)由图可知,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所以稳定剂Ⅱ好,
故答案为:II;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点评 本题以ClO2的制备、吸收、释放为载体,考查实验制备方案设计、基本操作、对装置及操作的分析评价等,注意根据问题进行制备流程分析,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对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熔点:Li<Na<KB.熔沸点:Al>MgC.密度:Na>Mg>AlD.硬度:Mg<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B.苯、乙醇、四氯化碳
C.植物油、乙醇、乙酸乙酯D.乙酸乙酯、乙醇、乙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应:
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表所示:
0.01mol•L-1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1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H2O的体积
/mL
实验
温度
/℃
溶液出现蓝色时所需时间/s
实验15V13525
实验2554025
实验355V20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该反应速率与亚硫酸钠溶液浓度、温度的关系,(2)表中V1=1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可以用于鉴别Fe、C、Cu0、Mn02四种黑色固体的一种试剂是(  )
A.稀H2SO4B.浓HClC.稀HClD.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N2+3H2?2NH3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衡体系中氮气、氢气、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平衡体系中氮气、氢气、氨的浓度保持不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氨和分解的氨物质的量相同
D.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氮气和氢气与生成的氨气物质的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从海水中提取的食盐可称为海盐,生产中先将海水引入盐田中进行晒盐,“晒盐”的原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蒸发.
(2)“晒盐”得到的是含有Ca2+、Mg2+、Fe3+、SO42-等离子的粗盐,某化工厂以粗盐为原料生产食品增白剂焦亚硫酸钠(可溶于水的无色溶液,化学式为Na2S2O5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若提纯中先加入试剂A后加入B,则A、B分别是Ba(OH)2、Na2CO3,进人反应池I中的溶液内含有过量的B,不将过量的B除去的原因是CO32-可转化为HCO3-,NH3、CO2通入的顺序是先通入NH3,后通入CO2
②硫铁矿在送入沸腾炉前会进行粉碎,粉碎的好处是增大单位质量的固体表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与原料的利用率,操作X的内容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及洗涤、干燥.
③反应池I中的离子方程式为Na++NH3+CO2+H2O=NaHCO3↓+NH4+,反应池Ⅱ中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SO2=Na2S2O5+CO2
(3)为测定所制得的焦亚硫酸钠的纯度(a),化验员准确称取10.0000g产品,然后配成500ml溶液,再准确量取25.00mL所配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再用0.100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滴定中共消耗VmL标准状况溶液.
①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被浅紫色且30s内无变化;
②列出计算纯度a的计算式4.7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Y+2Z?3X;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
(3)该反应是由C开始反应的(填标号).
A.正反应        B.逆反应         C.正逆反应同时
(4)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B(填标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X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C.X的生成速率和消耗速率均相等,且都为0
D.相同时间内消耗3nmolX的同时生成nmolY
E.体系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CaCl2B.Ba(OH)2C.H2O2D.Na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