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在热“水”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成碱性.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我们可以猜测,这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镁,放置在空气中冷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根据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性质,或者我们很容易会想到是否是碱性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其他的盐;根据氢氧化镁微溶于水的性质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猜测温度降低,Mg(OH)2溶解度变小了,据此解答;
(2)若猜想①成立,根据植物油会隔绝空气,即隔绝与二氧化碳接触分析做对比实验;
解答 解:(1)在热“水”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成碱性.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消失,我们可以猜测,这种碱可能是氢氧化镁,放置在空气中冷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根据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性质,或者我们很容易会想到是否是碱性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其他的盐;根据氢氧化镁微溶于水的性质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猜测温度降低,Mg(OH)2溶解度变小了,
故答案为:①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
②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使溶液碱性消失(或减弱).
(2)要验证猜想①成立,则可以做对比实验,让上述红色溶液分别在与空气接触和隔绝空气条件下冷却,若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则可证明是空气中的CO 2使溶液碱性减弱,导致溶液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做对比实验,让上述红色溶液分别在与空气接触和隔绝空气条件下冷却,若前者褪色而后者不褪色,则可证明是空气中的CO 2使溶液碱性减弱,导致溶液红色褪去.
点评 本题为实验设计,掌握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可行性,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洗涤的目的一般是除去沉淀或晶体表面可溶性的杂质,提高纯度 | |
B. | 洗涤的试剂一般可选用蒸馏水、冰水、乙醇、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 |
C. | 洗涤的操作是向过滤器里的固体加洗涤剂,使洗涤剂浸没固体,待洗涤剂自然流下 | |
D. | 洗净的检验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形成沉淀的该溶液中的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27I与131I互为同素异形体 | B. | 137Cs的核电荷数为137 | ||
C. | 铀235的中子数是143 | D. | 铯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缓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a中物质 | b中物质 | c中的气体 | d中物质 |
A | 浓氨水 | CaO | NH3 | H2O |
B | 稀硝酸 | Cu | NO | H2O |
C | 硫酸 | Na2CO3 | CO2 | NaOH溶液 |
D | 浓盐酸 | MnO2 | Cl2 | NaOH溶液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离子组 | 分析 |
A | 含大量Al3+的溶液中:K+、Na+、NO3-、CO32- | 不能大量共存,因有Al2(CO3)3沉淀生成 |
B | 含大量Fe3+的溶液中:K+、Mg2+、I-、NO3- | 不能大量共存,因2Fe3++2I-=2Fe2++I2 |
C | 由水电离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 Ca2+、NO3-、HCO3-、Cl- | 不能大量共存,因溶液呈酸性,与HCO3-反应产生CO2气体 |
D |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 Na+、K+、SO32-、S2- | 不能大量共存,因SO32-和S2-反应产生淡黄色的S沉淀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有少量碳酸氢钙和氯化钙的水是永久硬水 | |
B. | 明矾有净水作用,所以用明矾处理硬水,可以使硬水软化 | |
C. | 用离子交换剂处理硬水,只能软化暂时硬水,不能软化永久硬水 | |
D. | 只具有暂时硬度的水经加热煮沸后,可变成软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离子半径:Y2->Z+ | |
B. |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W>H2R | |
C. | XW4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
D. | Y、Z、R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