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前四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轨道,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C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D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基态E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
(1)基态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基态D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3p.
(2)A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如表:
能级(I)I1I2I3I4I5
电离能/kJ•mol-1800.6242736602502632827
分析表数据知,相邻两个电子的电离能中,I3和I4之间差异最大,其主要原因是硼原子失去第3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再失去电子.
(3)A、B、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其原因是B、C、N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或H3BO3、H2CO3、HNO3的非羟基氧原子个数依次为0、1、2.
(4)氯元素与A、B、C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ACl3、BCl4、CCl3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NC13(填分子式).
(5)(DC)4为热色性固体,且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橙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常压下,(DC)4高于130℃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共价键.在B、C、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CH4(填分子式,下同),常与Cu2+、Zn2+、Ag+等形成配离子的是NH3
(6)A、C形成立方晶体,晶体结构类似金刚石,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ρg•cm-3,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BN.
②在该晶体中,A与C形成共价键的键长(d)为$\frac{\sqrt{3}}{4}$×$\root{3}{\frac{100}{ρ{N}_{A}}}$×1010 pm.

分析 前四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B为碳元素;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轨道,且原子序数小于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故A为硼元素;C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可推知C的单质为N2,C为N元素;基态E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E为Cr元素;D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处于VI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Cr,故D为S元素.
(1)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D为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2)处于稳定结构状态,不易失去电子;
(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或者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酸性越强);
(4)计算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孤对电子对数,确定杂化方式与空间构型;
(5)(DC)4为热色性固体,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系列转化,应属于分子晶体;在常压下,(DC)4高于130℃分解为相应的单质,发生化学变化,破坏化学键;
对应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则为非极性分子;NH3常与Cu2+、Zn2+、Ag+等形成配离子;
(6)①利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各原子数目,进而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
②A、C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且距离为体对角线长度的$\frac{1}{4}$.根据晶胞中原子数目计算晶胞质量,结合密度计算晶胞体积,进而计算晶胞棱长,可得晶胞体对角线长度.

解答 解:前四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B为碳元素;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轨道,且原子序数小于碳,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故A为硼元素;C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可推知C的单质为N2,C为N元素;基态E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故E为Cr元素;D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处于VIA族,其原子序数小于Cr,故D为S元素.
(1)E为前四周期中元素,且基态E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则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D为S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核外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3p,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54s1;3p;
(2)硼原子失去第3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再失去电子,故I3和I4之间差异最大,
故答案为:硼原子失去第3个电子后,达到稳定结构,不易再失去电子;
(3)B、C、N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故H3BO3、H2CO3、HNO3的酸性依次增强(或H3BO3、H2CO3、HNO3的非羟基氧原子个数依次为0、1、2,故H3BO3、H2CO3、HNO3的酸性依次增强),
故答案为:B、C、N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或H3BO3、H2CO3、HNO3的非羟基氧原子个数依次为0、1、2;
(4)BCl3中B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为$\frac{1}{2}$×(3-1×3)=0,价层电子对数为3+0=3,采用sp2杂化、立体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CCl4中C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为$\frac{1}{2}$×(4-1×4)=0,价层电子对数为4+0=4,采用sp3杂化、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
NCl3中N原子孤对电子对数为$\frac{1}{2}$×(5-1×3)=1,价层电子对数为3+1=4,采用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故答案为:NC13
(5)(SN)4为热色性固体,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应属于分子晶体,破坏的作用力是分子间作用力.在常压下,(SN)4高于130℃分解为相应的单质,发生化学变化,破坏共价键;
在B、C、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分别为CH4、NH3、H2S,其中CH4中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全部参与
中,属于非极性分子,常与Cu2+、Zn2+、Ag+等形成配离子的是NH3
故答案为: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CH4;NH3
 (6)①晶胞中黑色球处于晶胞内部,晶胞中黑色球数目为4,白色球处于晶胞丁点与面心,晶胞中白色球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故白色球与黑色球数目之比为1:1,可确定该晶体的化学式为BN,
故答案为:BN;
②晶胞质量为(4×$\frac{11}{{N}_{A}}$+4×$\frac{14}{{N}_{A}}$)g=$\frac{100}{{N}_{A}}$g,则晶胞棱长=$\root{3}{\frac{\frac{100}{{N}_{A}}g}{ρg•c{m}^{3}}}$=$\root{3}{\frac{100}{ρ{N}_{A}}}$cm=$\root{3}{\frac{100}{ρ{N}_{A}}}$×1010 pm,A、C连线处于晶胞体对角线上,且距离为体对角线长度的$\frac{1}{4}$,故A与C形成共价键的键长d=$\frac{1}{4}$×$\sqrt{3}$×$\root{3}{\frac{100}{ρ{N}_{A}}}$×1010 pm=$\frac{\sqrt{3}}{4}$×$\root{3}{\frac{100}{ρ{N}_{A}}}$×1010 pm,
故答案为:$\frac{\sqrt{3}}{4}$×$\root{3}{\frac{100}{ρ{N}_{A}}}$×1010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考查,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杂化轨道、空间构型、配合物、晶胞结构与计算等,(6)中键长计算为易错点、难点,需要熟记常见晶胞结构,对学生的空间想象与数学计算有一定的要求,掌握均摊法进行晶胞有关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是研究铁被海水腐蚀的实验装置.图2中M是某种与铁片紧贴的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铁片靠近烧杯底部的部分,腐蚀更严重
B.若M是锌片,可保护铁
C.若M是铜片,可保护铁
D.M是铜或是锌都不能保护铁,是因没有构成原电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芳香族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9H9OCl,C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

C分子中有一个甲基且苯环上只有一条侧链;一定条件下C能发生银镜反应.
(1)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碳碳双键.
(2)G的结构简式是
(3)写出D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若实验测得B中不含有氯原子,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新制Cu(OH)2悬浊液中含有过量的NaOH,在碱性环境中B水解.
(5)D的一种同系物W(分子式为C8H8O2)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符合以下条件的W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对于锌-铜-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1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溶解了65g;③铜片上析出lg H2;④铜片上析出1mol H2(  )
A.①和④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是某有机分子的球棍模型图,图中大、小“球”表示不同的原子,“棍”表示化学键.有关该有机物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式为C3H7O2N
B.该分子不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
C.该分子可以与盐酸发生反应
D.该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研究小组按下列路线合成镇痛药哌替啶:

已知RX$\stackrel{NaCN}{→}$RCN$→_{H+}^{H_{2}O}$RCOOH

请回答:
(1)A→B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化合物A的官能团是硝基   B.化合物B可发生消去反应
C.化合物E能发生加成反应  D.哌替啶的分子式是C15H21NO2
(3)写出B+C→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设计以甲苯为原料制备C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5)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有苯环而且是苯环的邻位二取代物;
1H-NMR谱表明分子中有6种氢原子;IR谱显示存在碳氮双键(C=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  )
A.CaCl2B.NH3C.H2OD.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碳元素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的过程可以描述为以下两步:
2CO2(g)+2H2O(l)+2C5H10O4(s)═4(C3H6O3)+(s)+O2(g)+4e-△H=+1360kJ•mol-1
12C3H6O3(s)+12e-═C6H12O6(s,葡萄糖)+6C3H10O4(s)+3O2(g)△H=-1200kJ•mol-1
则绿色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6CO2(g)+6H2O(l)=C6H12O6(s)+6O2(g)△H=+2880kJ•mol-1
②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和沉积形成,请站在活化能的角度解释溶洞形成过程极为缓慢的原因溶洞形成过程的化学反应在自然条件下活化能较高.
(2)工业上碳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①以CO2、NaCl、NH3为原料制得Na2CO3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步骤,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写出常温下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先后通入足量的NH3、C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CO2+H2O+Na+=NaHCO3↓+NH4+
常温常压下,在NaHCO3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HCO3-+H2O?H2CO3+OH-    Kh=2.27×10-8
HCO3-?CO32-+H+                 Ka2=4.7×10-11
H2O?H++OH-                     Kw=1.0×10-14
请用K定量解释NaHCO3溶液显碱性的原因:NaHCO3溶液中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使得溶液中c(OH-)大于c(H+)而显碱性,在NaHCO3溶液中继续通入CO2,至溶液中n(HCO3-):n(H2CO3)=4.4时溶液可以达中性.
②工业上可以利用甲醇制备氢气.
甲醇蒸汽重整法制备氢气的胡政尧反应为CH3OH(g)?CO(g)+2H2(g),设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60mol的CH3OH(g)体系压强为p1,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为p2,且p2:p1=2.2,则该条件下CH3OH的平衡转化率为60%.
工业上还可以利用甲醇部分氧化法制备氢气,在一定温度下以$\frac{Ag}{Ce{O}_{2}}$-ZnO为催化剂,原料气比例对反应选择性(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的该物质越多)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当$\frac{n({O}_{2})}{n(C{H}_{3}OH)}$=0.25时,CH3OH与O2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CH3OH+O2?2HCHO+2H2O;在制备H2时最好控制$\frac{n({O}_{2})}{n(C{H}_{3}OH)}$=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3.36L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15NA
B.0.1 mol•L-1(NH42SO4溶液与0.2 mol•L-1NH4CI溶液中的NH4+数目相同
C.H2和CO混合气体8.96 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2 NA
D.含0.1molNH4HSO4的溶液中,阳离子数目略大于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