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1
B.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
D.500℃、30 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 kJ•mol-1

分析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分析;
B.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注意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的焓变;
C.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
D.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解答 解:A.根据燃烧热的概念: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水的状态应该为液态,故A错误;
B.注意物质聚集状态和反应的焓变,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B正确;
C.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其衡量标准是生成的水为1mol,故无论稀H2SO4和Ca(OH)2反应生成的水是几摩尔,其中和热恒为-57.3KJ/mol,故C错误;
D.相同条件下的同一可逆反应,正逆反应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所以2mol氨气分解,吸收的热量大于38.6kJ,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明确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是解题关键,注意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反应FeO(s)+CO(g)?Fe(s)+CO2(g) 的K=0.5(温度为1000℃).若起始浓度c(CO)=0.05mol/L,c(CO2)=0.01mol/L,请回答:
(1)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并计算反应物、生成物的平衡浓度.
(2)CO的转化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下列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或装置用途)
A2mL 2% CuSO4中加4~6滴2% 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 X溶液,加热煮沸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X不含有醛基
B可以用于比较Fe3+、I2、Cl2的氧化性强弱
C某溶液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放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中试纸变蓝,说明NH3溶于水显碱性
D用图所示装置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B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且各能级中电子数相等.D的基态原子与B的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目相同,E的基态原子的s能级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F的基态原子的3d轨道电子数是4s电子数的4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基态原了价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
(2)B、C、D、E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Mg<C<O<N;.(用元素符号回答)
(3)下列关于B2A2分子和A2D2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E;
A.分子中都含有σ键和π键
B.中心原子都sp杂化
C.都是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D.互为等电子体
E.B2A2分子的沸点明显低于A2D2分子
(4)F2+能与BD分子形成[F(BD)4]2+,其原因是BD分子中含有孤电子对;
(5)B的多种同素异形体中,熔点最高的两种物质,金刚石的熔点>石墨的熔点(填物质名称)理由是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而石墨是混合型晶体;
(6)由B、E、F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具有超导性的晶体,晶胞如图所示.B位于E和F原子紧密堆积所形成的空隙当中.与一个F原子距离最近的F原子的数目为8,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Ni3C;若该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B、E、F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分别为r1pm、r2pm、r3pm,则该晶体的密度表达式为$\frac{1{0}^{3}M}{2\sqrt{2}({r}_{2}+{r}_{3})^{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Na2S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下列各微粒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Na+)>c(S2-)>c(OH-)>c(HS-)>c(H+B.c(Na+)+c(H+)═c(S2-)+c(HS-)+c(OH-
C.c(Na+)═c(HS-)+2c(H2S)+2c(S2-D.c(OH-)═c(H+)+c(HS-)+c(H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酸、碱、盐均属于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中存在各种平衡.
(1)氨水是中学常见碱
①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BD(填字母序号).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常温下,0.1mol•L-1氨水pH为11
C.铵盐受热易分解
D.常温下,0.1mol•L-1氯化铵溶液的pH为5
②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氨水电离程度增大的是BC(填字母序号).
A.通入氨气   B.加入少量氯化铁固体   C.加水稀释   D.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
(2)盐酸和醋酸是中学常见酸
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的曲线是I(填“I”或“II”).
②滴定开始前,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最大的是0.1mol•L-1醋酸溶液.
③V1和V2的关系:V1<V2(填“>”、“=”或“<”).
④M点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3COO-)>c (Na+)>c (H+)>c (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A.16B.26C.46D.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司乐平”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临床药物,其有效成分M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芳香烃B.遇FeCl3溶液显紫色
C.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1 mol M完全水解生成2 mol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尿黑酸症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疾病.其转化过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mol酪氨酸能与含1molHCl的盐酸反应,又能与含2molNaOH的溶液反应
B.酪氨酸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和缩聚反应
C.1mol对羟苯丙酮酸最多可与5molH2反应
D.1mol尿黑酸最多可与3molBr2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