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预防污染”的新概念.“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下列各项中属于“绿色化学”的是(  )
A.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B.往已经酸化的土壤撒石灰中和
C.煤燃烧时鼓入足量空气
D.将煤除硫后再燃烧

分析 由题给信息可知绿色化学是预防污染的基本手段,应从源头消除污染,而不是出现污染后再治理.

解答 解:A、对燃煤后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是出现污染后再治理,而不是从源头上预防污染,故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A错误;
B、往已经酸化的土壤中撒石灰中和也是出现污染后再治理,而不是从源头上预防污染,故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B错误;
C、燃煤时鼓入足量的空气只能使煤充分燃烧,减少CO的产生,但不能减少粉尘污染和二氧化硫的产生,故不符合绿色化学,故C错误;
D、将煤除硫后再燃烧,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的产生,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治理,侧重于化学与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和树立环保意识,难度不大,注意把握题给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反应体系的物质有H2SO4、Cu2O、Fe2(SO43、CuSO4、FeSO4、H2O.
(1)请将Cu2O之外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横线内并配平.
Cu2O+Fe2(SO43+H2SO4→2CuSO4+2FeSO4+H2O
(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Fe,还原剂是Cu2O.
(3)每1molCu2O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或12.04×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反应:①SO3+H2O═H2SO4②Cl2+H2O═HCl+HClO
③2F2+2H2O═4HF+O2④2Na+2H2O═2NaOH+H2
⑤2Na2O2+2H2O═4NaOH+O2↑   ⑥SiO2+2NaOH═Na2SiO3+H2O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⑥(填序号,下同);H2O被氧化的是③,H2O被还原的是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其中的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是②⑤.
(2)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被还原;Cl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1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遂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丙(填“甲”“乙”或“丙”).
(2)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激光笔照射,若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有胶体生成,此现象利用了胶体的一种性质,称为丁达尔效应.
(4)向制得的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的琉酸铵溶液,产生沉淀原因是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遇硫酸铵溶液发生胶体的聚沉,若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产生的现象先生成红褐色的沉淀,后溶解为黄色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变质的油脂有难闻的哈喇味,这是因为发生了(  )
A.氧化反应B.加成反应C.还原反应D.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范德华力为a kJ•mol-1,化学键为b kJ•mol-1,氢键为c kJ•mol-1,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A.b>c>aB.b>a>cC.c>b>aD.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NaHSO4═Na++H++SO42-,K2SO4K2SO4═2K++SO42-
NH4NO3NH4NO3═NH4++NO3-.KHCO3KHCO3═K++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乙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原料,可制备多种化工产品.
(一)制备苯乙烯(原理如反应I所示):
I. △H=+124kJ•mol-1
(1)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化学键C-HC-CC═CH-H
键能/kJ•mol-1412348x436
根据反应I的能量变化,计算x=612.
(2)工业上,在恒压设备中进行反应I时,常在乙苯蒸气中通入一定量的水蒸气.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通入水蒸气的原因为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保持压强不变,加入水蒸气,容器体积应增大,等效为降低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
(3)从体系自由能变化的角度分析,反应I在高温(填“高温”或“低温”)下有利于其自发进行.
(二)制备α-氯乙基苯(原理如反应II所示):
II.△H2>0
(4)T℃时,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人2mol乙苯(g)和2mol Cl2(g)发生反应Ⅱ,5min时达到平衡,乙苯和Cl2的物质的量浓度(c)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l所示:

①0-5min内,以HC1表示的该反应速率v(HCl)=0.032 mol•L-1•min-1
②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6.
③6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为升高温度.
④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人1moI乙苯、1mol Cl2、1mol α-氯乙基苯和l mol HCl,12min时达到新平衡.在图2中画出10-12 min,Cl2和HCl的浓度变化曲线(曲线上标明Cl2和HCl);0-5min和0-12min时间段,Cl2的转化率分别用α1、α2 表示,则αl<α2(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②作负极的物质是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O3-+8e-+10H+=NH4++3H2O.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表:
初始pHpH=2.5pH=4.5
NO3-的去除率接近100%<50%
24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
铁的最终物质形态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Ⅰ.Fe2+直接还原NO3-
Ⅱ.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2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NO3-;在Fe和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的去除率.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Fe2++2FeO(OH)=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利于电子转移.pH=4.5(其他条件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