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酸碱性.
完成下列填空:
(1)苯酚、苯甲酸、碳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苯甲酸>碳酸>苯酚.
(2)常常利用物质的酸碱性分离混合物.某一混合物含苯酚、苯甲醇、苯甲酸和苯胺四种物质,其分离方案如下图.

已知:苯甲醇、苯甲酸、苯胺微溶于水,且苯胺()具有碱性.
A、B、C分别是:ANaOH溶液,BCO2,C盐酸
上述方案中,若首先仅仅将苯甲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开,则应加入NaHCO3溶液.

分析 (1)羧基酸性>碳酸>酚羟基,据此进行判断;
(2)苯酚、苯甲酸呈酸性,苯胺呈碱性,苯甲醇为中性,可先加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苯酚、苯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则水层中含有苯酚钠、苯甲酸钠,在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得到苯酚,分离后在水中加入盐酸可得到苯甲酸,则A为NaOH溶液,B为二氧化碳,C为盐酸,物质1为苯甲酸,物质2为苯酚;
苯甲醇、苯胺、苯酚都不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苯甲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羧基酸性>碳酸>酚羟基>醇羟基,则酸性:苯甲酸>碳酸>苯酚,
故答案为:苯甲酸>碳酸>苯酚;
(2)苯酚、苯甲酸呈酸性,苯胺呈碱性,苯甲醇为中性,可先加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苯酚、苯甲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则水层中含有苯酚钠、苯甲酸钠,在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得到苯酚,分离后在水中加入盐酸可得到苯甲酸,则A为NaOH溶液,B为二氧化碳,C为盐酸,物质1为苯甲酸,物质2为苯酚;
苯甲醇、苯胺中加入盐酸,苯胺生成盐,溶于水,在水层中加入氢氧化钠可得到苯胺;则物质3为苯胺,物质4为苯甲醇;
若首先仅仅将苯甲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开,由于只有苯甲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可加入NaHCO3溶液将苯甲酸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开,
故答案为:NaOH溶液;CO2;盐酸;NaHCO3溶液.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为解答关键,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与烧杯内壁
C.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不接触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2-+2H2O═O2↑+4OH-
B.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C.向明矾[KAl(SO42•12H2O]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
D.次氯酸钠与Fe(OH)3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Na2FeO4:3ClO-+2Fe(OH)3═2FeO42-+3Cl-+H2O+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也可以扩展到其他反应,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H2C2O2溶液的浓度,实验时是否需另外加指示剂?否(填“是”或“否”).酸性KMnO4溶液应盛放在碱式(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6.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化合物甲和乙,火焰颜色均为黄色.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ⅡA族,甲物质是Na2O
(2)A、B、C、D、E五种元素的形成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l3+<Mg2+<Na+<O2-<N3-(用离子符号填写).
(3)与C形成的离子电子数相等的三核分子为H2O,双核分子为HF.(填化学式)
(4)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2H2O=2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700℃时,向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时间/minn(CO)/moln(H2)/mol
00.601.20
200.20
300.40
A.反应在20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04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CH3OH)=0.15 mol•L-1,则反应的△H<0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平衡体系中同时通入0.20 mol CO、0.20 mol H2、0.20 mol CH3OH,达到新平衡前v(正)>v(逆)
D.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CH3OH,达到平衡时CH3OH转化率大于$\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C.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D.鸡蛋清和豆浆都属于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Ag(NH32+、Fe3+、Cl-、NO3-
B.常温下c(H+)=10-14mol/L的溶液中:Na+、AlO2-、SO32-、S2-
C.“84”消毒液中:NO3-、Cl-、Ca2+、H+
D.常温时,在中性溶液中:Na+、Fe3+、N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某醇C5H11OH是由烯烃C5H10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制得的,则此醇的结构可能有(  )
A.5种B.6种C.7种D.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