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试管d中装有少量蒸馏水.已知溴乙烷的沸点为38.4oC,密度为1.43g•ml-1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加热反应过程中反应混合物会呈现黄色甚至红棕色;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等.
(1)制备溴乙烷的需要用到蒸馏水、乙醇、溴化钠、浓硫酸,在烧瓶中加入这几种物质的顺序是蒸馏水、浓硫酸、乙醇、溴化钠.
(2)小火加热,在烧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①NaBr+H2SO4=NaHSO4+HBr
②CH3CH2OH+HBr→CH3CH2Br+H2O;
(3)冷水的作用;d试管中的现象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4)用这种方法制取的溴乙烷中的含少量杂质Br2,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供选试剂中最适合的是C.
A.NaI溶液  B.NaOH溶液 C.Na2SO3溶液   D.KCl溶液
(5)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d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瓶b中的现象直导管中有一段水柱
(6)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7)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适当的稀释,其目的是ABC.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 制备溴乙烷的需要用到蒸馏水、乙醇、溴化钠、浓硫酸,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与蒸馏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热,所以混合时应该先加入蒸馏水,再加入浓硫酸,然后加入乙醇和溴化钠,小火加热,在烧瓶中发生反应,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有:溴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溴化氢、乙醇与溴化氢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水,b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锥形瓶的水中插有一直玻璃管,主要作用是检查试管c是否堵塞.当d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已知溴乙烷的沸点为38.4°C,冷水可以将溴乙烷蒸气变成液态溴乙烷,反应剩余的溴化氢、反应副产物溴等有毒,能够污染大气,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1)浓硫酸与蒸馏水混合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浓硫酸密度大于水,应该先稀释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乙醇、溴化钠;
(2)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有:溴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溴化氢、乙醇与溴化氢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已知溴乙烷的沸点为38.4°C,冷水可以将溴乙烷蒸气变成液态溴乙烷;根据溴乙烷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进行分析;
(4)根据溴乙烷和溴的性质,逐一分析能够和溴化氢反应且不能和溴乙烷反应试剂,注意除杂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5)当d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
(6)反应剩余的溴化氢、反应副产物溴等有毒,能够污染大气,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7)加入水可以降低浓硫酸浓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减少溴的挥发;减少溴化氢的挥发等,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制备溴乙烷的需要用到蒸馏水、乙醇、溴化钠、浓硫酸,浓硫酸密度大于水,与蒸馏水混合时会放出大量热,所以混合时应该先加入蒸馏水,再加入浓硫酸,然后加入乙醇和溴化钠,
故答案为:蒸馏水、浓硫酸、乙醇、溴化钠;
(2)根据加入的反应物可知,烧瓶中发生的反应为:①溴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钠和溴化氢,反应的方程式为:NaBr+H2SO4=NaHSO4+HBr、②乙醇与溴化氢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HBr→CH3CH2Br+H2O,
故答案为:CH3CH2OH+HBr→CH3CH2Br+H2O;
(3)溴乙烷的沸点为38.4°C,通过冷水可以冷却溴乙烷,将溴乙烷由气态变成液态;由于溴乙烷不溶于水,所以冷却后混合液体会分层,溴乙烷密度大于水,在混合液的下层有油状液体,
故答案为:冷却溴乙烷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4)A.NaI和溴单质反应,但生成的碘单质会混入,故A错误;
B.溴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溴代烷也和NaOH溶液中水解反应,故B错误;
C.溴单质和Na2SO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除去溴单质,故C正确;
D.KCl和溴单质不反应,不能除去溴单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通过观察实验装置,可知b是安全瓶防止液体倒吸.锥形瓶的水中插有一直玻璃管,主要作用是检查试管c是否堵塞.当d堵塞时,气体不畅通,则在b中气体产生的压强将水压入直玻璃管中,甚至溢出玻璃管,
故答案为:直导管中有一段水柱;
(6)该反应中剩余的溴化氢及反应副产物溴单质等有毒,会污染大气,应该进行尾气吸收,所以装置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HBr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故答案为:吸收HBr等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7)A.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稀释后减少了生成的副产物烯和醚,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稀释浓硫酸后能减少Br2的生成,故B正确;
C.反应需要溴化氢和乙醇反应,浓硫酸溶解会使温度升高,使溴化氢挥发,稀释后减少HBr的挥发,故C正确;
D.水在制取溴乙烷的反应中为反应产物,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溴乙烷的制取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原理是设计实验的前提,同时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实验室欲配制480mL浓度为0.1mol•L-1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的是(  )
A.称量5.3 g Na2CO3固体溶于480 mL水配制成溶液
B.称量5.3 g Na2CO3固体溶于水配制成0.5 L溶液
C.称量5.3 g Na2CO3•10H2O晶体溶于水配制成0.5 L溶液
D.称量5.3 g Na2CO3•10H2O晶体溶于0.5 L水配制成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硫酸铜溶液常用于农业上制波尔多液.下图是用废铜料(铁、铜混合物)来生产硫酸铜的过程,请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的化学式为H2SO4,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
(2)甲同学认为途径Ⅰ比途径Ⅱ更为合理,其理由是ad(填编号)
a.对环境污染少      b.反应速率快
c.铜的利用率高      d.硫酸的利用率高
(3)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反应,采用下列装置(图2)制备并收集干燥的SO2气体.

①A装置的名称分液漏斗.
②连接上述仪器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处的字母):a接d,e接b(f),c(g)接g(b),f(c)接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机物的反应往往伴随副反应发生,因此需要分离提纯.有一种水果香精的合成步骤如下:
Ⅰ合成: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11.5mL(9.3g,0.125mol)正丁醇、7.2mL(7.5g,0.125mol)冰醋酸(乙酸)和3~4滴浓H2SO4,摇匀后,加几粒沸石,再按图1所示装置安装好.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5.00mL水,其水面低于分水去回流支管下沿3~5mm,然后用小火加热,反应大约40min.
Ⅱ分离提纯:
①%2当分水器中的液面不再升高时,冷却,放出分水器中的水,把反应后的溶液与分水器中的酯层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用10mL10%碳酸钠溶液洗至酯层无酸性(pH=7),充分震荡后静置,分去水层.
②将酯层倒入小锥形瓶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生成MgSO4•7H2O晶体)
③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转入50mL蒸馏烧瓶中,加几粒沸石进行常压蒸馏,收集产品,主要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如下:
化合物正丁醇冰醋酸乙酸正丁酯正丁醚
密度/(g/mL)0.8101.0490.8820.7689
沸点/℃117.8118.1126.1143
在水中的溶解性易溶易溶难溶难溶
制备过程中还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
2CH3CH2CH2CH2OH $?_{△}^{浓H_{2}SO_{4}}$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H2O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化学方程式CH3CH2CH2CH2OH+CH3COOH$?_{△}^{浓H_{2}SO_{4}}$CH3COOCH2CH2CH2CH3+H2O.
(2)如图1整个装置可看作由分水器、圆底烧瓶和冷凝管组成,其中冷水应从b(填a或b)管口通入.
(3)步骤①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主要是除去硫酸、乙酸、正丁醇.
(4)在操作步骤②后(即酯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应先过滤(填实验操作名称),然后将乙酸正丁酯粗产品转入蒸馏烧瓶中,如果蒸馏装置如图2所示,则收集到的产品中可能混有正丁醚杂质.
(5)步骤③的常压蒸馏,需控制一定的温度,你认为在bd中加热比较合适(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A.水       B.甘油(沸点290℃)       C.沙子      D.石蜡油(沸点200~300℃)
(6)反应结束后,若放出的水为6.98mL(水的密度为1g/mL),则正丁醇的转化率约为8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自然界地表层存在大量铁、铜的硫化物.现制得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水溶液,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和完全沉淀时的pH,见表.请回答:
Fe3+Fe2+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1.97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3.296.7
(1)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
(2)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C(填序号).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剂X与Fe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 H2O.
(3)加入的物质Y以调节溶液pH,Y的化学式是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pH的范围是调节溶液的pH至3.2~4.7.
(4)只能在HCl气流中加热浓缩才能得到CuCl2•2H2O晶体,HCl气流起的作用是:防止加热过程中CuCl2发生水解生成Cu (OH)2
(5)已知Ksp(ZnS)>Ksp(CuS).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水浸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再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用离子方程式解释ZnS能转变为CuS的原因Cu2+(aq)+ZnS(s)═Zn2+(aq)+CuS(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N
B.t2 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
C.t3 min后,正逆反应仍在进行
D.t3~t4 min时,v正(N)=v逆(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在周期表中1~36号之间的W、X、Y、Z、Q六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W与其余五种元素既不同周期也不同主族,X原子的L层p轨道中有2个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自旋方向相同的未成对电子,Z元素原子基态时,核外电子排布在3个能级上,且有2个未成对电子.Q元素在第四周期,原子的K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1,其d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
(1)按电子排布,Q元素在周期表中属ds区.
(2)第一电离能Y>Z,电负性Y<Z(填“>”,“=”或“<”).
(3)W与Z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有W2Z、W2Z2,W与Y能形成多种二元化合物,如YW3、Y2W4、Y3W5、Y4W6…,W2Z分子中Z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YW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YW3极易溶于W2Z的主要原因有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NH3与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NH3与H2O发生反应.
(4)若向含有Q2+的硫酸盐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后再加乙醇,有深蓝色晶体析出,该晶体阳离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有配位键、极性键.
(5)Q+与Y3-形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阴、阳离子间的核间距为 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 表示,则晶体的密度为$\frac{2.6×1{0}^{30}}{{a}^{3}{N}_{A}}$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N (g)?R (g)+2L.此反应符合右面图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B.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C.正反应放热,L不是气体D.正反应吸热,L不是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类的是(  )
A.Na2OB.CaCO3C.Ca(OH)2D.C2H12O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