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0.5 mol·L-1 MgSO4溶液和0.5 mol·L-1 NH4HCO3溶液。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 mL NH4HCO3溶液于1 000 mL四口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

步骤3:将250 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 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放置1 h后,过滤,洗涤。

步骤5:在40 ℃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 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3中加氨水后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4为加快过滤速度,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过滤方法)。

(2)测定合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 g碳酸镁晶须,放入右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 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 ℃,最后的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 ℃,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0 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 mol,则n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

(3)称取100 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下图。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_____(选填:1、2、3、4、5)。


答案 (1)①Mg2++NH3·H2O+HCO===MgCO3↓+NH+H2O ②减压过滤(或抽滤)

(2)①暂时储存CO2,有利于CO2被NaOH溶液吸收,且能保持装置中压强相对稳定 ②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使溶解在水中的CO2逸出,便于吸收完全

③(1-84a)/18a

(3)1

解析 (1)①加入氨水促进HCO的电离,适当增大CO的浓度。②加快过滤的方法只能是减压过滤。

(2)①开始产生的CO2速率大于NaOH溶液吸收CO2的速率,气球逐渐胀大,暂时储存CO2,避免产生的CO2使内部压强过大,造成气体泄漏;后期CO2被NaOH吸收时,气球逐渐变小;②使溶解在水中的CO2逸出,便于吸收完全;

③找出关系:MgCO3·nH2O~CO2

            84+18n        1

            1.000           a

得n=(1.000-84a)/18a

(3)从图中看,剩余质量为82.3 g时,减少的质量为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剩余39.5 g时,减少的质量为分解出的CO2的质量,列式:100 g×18n/(84+18n)=100 g-82.3 g,得n=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P+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的反应中,7.5 mol CuSO4可氧化P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生成1 mol Cu3P时,参加反应的P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强氧化剂(如KMnO4、KClO3、MnO2等)氧化浓盐酸的方法来制备氯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用Na2O2与浓盐酸制备并检验氯气。供选用的实验试剂及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导管、蒸馏水略)。

a.Na2O2 b.浓盐酸 c.碱石灰 d.NaOH溶液 e.淀粉­KI溶液 f.CaCO3 g.石蕊溶液 h.饱和NaCl溶液

(1)写出用Na2O2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下表中的装置组合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需考虑实验结束撤除装置时残留有害气体的处理)。

组合

制备装置

净化装置

检验装置/试剂

尾气处理装置

A

⑦/e

B

③⑥

⑧/g

C

⑤/e

D

⑧/g

(3)尾气经处理后仍有较多气体排出,其主要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小组成员建议用双氧水代替过氧化钠进行实验更好,请你给出两条合适的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P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s23p3,P与Cl形成的化合物有PCl3、PCl5,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①P原子最外层有三个不成对电子,故只能结合三个Cl原子形成PCl3 ②PCl3分子中的P—Cl键都是σ键 ③P原子最外层有三个不成对电子,但是能形成PCl5,说明传统的价键理论存在缺陷 ④PCl3分子中的P—Cl键都是π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0.50 mol·L-1 KI、0.2%淀粉溶液、0.20 mol·L-1 K2S2O8、0.10 mol·L-1 Na2S2O3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已知:S2O+2I-===2SO+I2 (慢)

I2+2S2O===2I-+S4O (快)

(1)向KI、Na2S2O3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当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S2O与S2O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n(S2O)∶n(S2O)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实验序号

体积V/mL

K2S2O8溶液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10.0

0.0

4.0

4.0

2.0

9.0

1.0

4.0

4.0

2.0

8.0

Vx

4.0

4.0

2.0

表中Vx=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c(S2O)~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c(S2O)~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析出w g Na2SO4·10 H2O晶体,阴极上放出a g气体,则饱和Na2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是怎样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均为Cu,则(  )

A.电流方向:电极Ⅳ→A→电极Ⅰ

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

C.电极Ⅱ逐渐溶解

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