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1)若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A元素属于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则C的化学式为Na2O2
(2)若A、B、C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则B分子的结构式为O=C=O.
(3)若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B具有两性,则C溶液中除氢氧根离子外还存在的阴离子为AlO2- (填化学式).
(4)若D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A是一种强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则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O32-+H2O=2HCO3-
(5)若D是金属,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D,其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加入少量铁,防止Fe2+被氧化为Fe3+,2Fe3++Fe═3Fe2+
(6)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为红棕色气体.则A转化为B反应的化学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分析 (1)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A元素属于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根据反应关系可知应为Na$\stackrel{O_{2}}{→}$Na2O$\stackrel{O_{2}}{→}$Na2O2的反应;
(2)若A、B、C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发生CuO$\stackrel{C}{→}$CO2$\stackrel{C}{→}$CO;
(3)若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B具有两性,则判断转化关系为AlCl3$\stackrel{NaOH}{→}$Al(OH)3$\stackrel{NaOH}{→}$NaAlO2
(4)若D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推断为CO2,A是一种强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结合离子结构推断A为NaOH$\stackrel{CO_{2}}{→}$Na2CO3$\stackrel{CO_{2}}{→}$NaHCO3
(5)若D是金属,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D,推断A为Cl2$\stackrel{Fe}{→}$FeCl3$\stackrel{Fe}{→}$FeCl2
(6)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知A为NH3,红棕色气体C为NO2,可判断D为O2,B为NO.

解答 解:(1)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A元素属于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根据反应关系可知应为Na$\stackrel{O_{2}}{→}$Na2O$\stackrel{O_{2}}{→}$Na2O2的反应,则C的化学式为Na2O2
故答案为:Na2O2
(2)若A、B、C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发生CuO$\stackrel{C}{→}$CO2$\stackrel{C}{→}$CO,则B的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
(3)若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B具有两性,则判断转化关系为AlCl3$\stackrel{NaOH}{→}$Al(OH)3$\stackrel{NaOH}{→}$NaAlO2,则C溶液中除氢氧根离子外还存在的阴离子为AlO2-
故答案为:AlO2-
(4)若D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推断为CO2,A是一种强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结合离子结构推断A为NaOH$\stackrel{CO_{2}}{→}$Na2CO3$\stackrel{CO_{2}}{→}$NaHCO3,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O32-+H2O=2HCO3-,故答案为:CO2+CO32-+H2O=2HCO3-
(5)若D是金属,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D,推断A为Cl2$\stackrel{Fe}{→}$FeCl3$\stackrel{Fe}{→}$FeCl2,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D,其理由是:加入少量铁,防止Fe2+被氧化为Fe3+,2Fe3++Fe═3Fe2+,故答案为:加入少量铁,防止Fe2+被氧化为Fe3+,2Fe3++Fe═3Fe2+
(6)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知A为NH3,红棕色气体C为NO2,可判断D为O2,B为NO,A转化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故答案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是2,5,5-三甲基-3-乙基庚烷
B.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可制备CH3-CH═CH2
C.向柠檬醛  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若溶液褪色,说明分子中含有醛基
D.  三种氨基酸脱水,最多可生成6种二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元素的氢化物中只有极性键没有非极性键
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
C.三种元素的气态最简单氢化物中Z的氢化物最稳定
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种溶液仅含下表离子中的5种(不考虑水的电离与离子水解),且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阳离子K+   Ba2+   Fe2+   Al3+   Fe3+   Mg2+
阴离子OH-   HCO3-   CO32-   Cl-   NO3-   SO42-
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经分析反应后溶液中阴离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1)溶液中一定不(填“一定”、“一定不”或“可能”)含有HCO3-或CO32-,理由是HCO3-与CO32-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造成阴离子种类有所变化.
(2)原溶液中所含的阴离子为Cl-、NO3-、SO42-,阳离子为Fe2+、Mg2+
(3)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有无色气体生成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Fe2++NO3-+4H+═3Fe3++NO↑+2H2O.
(4)若向原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灼烧至恒重,得到固体质量为12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已知:硝酸铜受热易分解.
170℃时,2Cu (NO32$\stackrel{△}{→}$2CuO+4NO2↑+O2↑开始分解,至250℃分解完全.(其中2NO2?N2O4,2NO2→2NO+O2等反应忽略不计).
800℃时,4CuO$\stackrel{高温}{→}$2Cu2O+O2↑ 开始分解,至1000℃以上分解完全.
(1)取5.64g无水硝酸铜,加热至1000℃以上,将生成的气体导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还有逸出的气体是O2(填分子式),体积(标准状况)为0.168L;将吸收液加水稀释到100mL,此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
(2)取5.64g无水硝酸铜加热至某温度分解后的残留固体中含有1.60g CuO,则残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2.32g或3.48g
实验证明,当温度达到1800℃时,Cu2O也会发生分解:2Cu2O$\stackrel{1800℃}{→}$4Cu+O2
(3)取8.00g CuO,加热到1800℃左右,冷却后称得质量为6.88g,通过计算求出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4)取8.00g CuO,通入一定量H2并加热,使其部分还原为Cu和Cu2O,且其中n (Cu2O):n (Cu)=x.将此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Cu2O+2H+→Cu+Cu2++H2O),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Cu y g,试求未被还原的CuO的物质的量0.1-$\frac{y+2xy}{64(x+1)}$(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对于反应:M+N-→P,如果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提高到原来的3倍,在10℃时完成反应的10%需要81min,将温度提高20℃,完成反应的10%需要的时间为(  )
A.9 minB.27 minC.13.5 minD.3 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B.正丁烷的二氯代物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乙醇在铜催化下加热可脱氢生成乙醛,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均属于糖类,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得到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I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盛放浓盐酸的实验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frac{\underline{\;加热\;}}{\;}$MnCl2+Cl2↑+2H2O.
(3)B中生成氯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3Cl2+6OH-$\frac{\underline{\;加热\;}}{\;}$ClO3-+5Cl-+3H2O.
(4)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能(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原因是水把Cl2中的HCl除去,减少KOH的损失,可提高KClO3的产率.
实验II  测定圆底烧瓶中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
圆底烧瓶中所发生的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乙方案: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实验:
①进行甲方案实验:准确量取冷却后的残余清液,稀释一定的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ml,用0.1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4.00ml,则该次滴定所测的试样中盐酸浓度为0.12mol•L-1
b.重复滴定三次后获得实验结果.
②进行乙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锌粒转移到残余清液中,否则会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ii)反应完毕,读取H2的体积,读数时应注意:a.冷却至室温b.调整量气管与漏斗内液面相平c.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实验是进行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bc(填写序号).
a.用纸槽往试管里装粉末状药品时,试管应先横放再直立
b.称取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左边托盘内,右边托盘放砝码
c.试管、烧杯、量筒、集气瓶都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d.闻气体气味时,应取一瓶盛满气体的集气瓶,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扇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闻气味
(2)实验室需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如图所示仪器中,配制450mL 1mol•L-1硫酸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C(填序号),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②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bd(填写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c.若配制硫酸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用玻璃棒引流注入容量瓶中,然后加蒸馏水.
d.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③实验室需要配制450mL 1mol•L-1 NaOH溶液,其实验步骤如下:
a.计算应称取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0.0g;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d.用适量的蒸馏水溶解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冷却;e.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f.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上述步骤的正确操作顺序为a、bdcf、e(用序号表示).
(3)将4.48L(标准状况)氨气通入水中得到0.05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