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捕碳技术(主要指捕获CO2)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NH3和(NH42CO3已经被用作工业捕碳剂,它们与CO2可发生可逆反应:
反应Ⅰ:2NH3(l)+H2O(l)+CO2(g)?(NH42CO3(aq)△H1
反应Ⅱ:NH3(l)+H2O(l)+CO2(g)?NH4HCO3(aq)△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2△H2-△H1
(2)为研究温度对(NH42CO3捕获CO2效率的影响,在某温度T1下,将一定量的(NH42CO3溶液置于密闭容器中,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用氮气作为稀释剂),在t时刻,测得容器中CO2气体的浓度.然后分别在温度为T2、T3、T4、T5下,保持其它初始实验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经过相同时间测得CO2气体浓度,得到趋势图(见图1).则:

①△H3<0(填“>”、“=”或“<”).
②在T1~T2及T4~T5二个温度区间,容器内CO2气体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如图2所示.当时间到达t1时,将该反应体系温度迅速上升到T2,并维持该温度.请在该图中画出t1时刻后溶液的pH变化总趋势曲线.
(3)利用反应Ⅲ捕获CO2,在(NH42CO3初始浓度和体积确定的情况下,提高CO2吸收量的措施有降低温度、增加CO2浓度(写出2个).

分析 (1)反应Ⅰ:2NH3(l)+H2O(l)+CO2(g)?(NH42CO3(aq)△H1
反应Ⅱ:NH3(l)+H2O(l)+CO2(g)?NH4HCO3(aq)△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H3
根据盖斯定律,得反应Ⅲ=反应Ⅱ×2-反应Ⅰ;
故答案为:2△H2-△H1
(2)①温度升高,c(CO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反应Ⅲ是放热反应(△H3<0);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T3-T4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由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建立平衡后(由图2可知:溶液pH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迅速上升到T2并维持温度不变,平衡逆向移动,溶液pH增大,在T2时又建立新的平衡;
(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解答 解:(1)反应Ⅰ:2NH3(l)+H2O(l)+CO2(g)?(NH42CO3(aq)△H1
反应Ⅱ:NH3(l)+H2O(l)+CO2(g)?NH4HCO3(aq)△H2
反应Ⅲ:(NH42CO3(aq)+H2O(l)+CO2(g)?2NH4HCO3(aq)△H3
根据盖斯定律,得反应Ⅲ=反应Ⅱ×2-反应Ⅰ,所以△H3与△H1、△H2之间的关系是:△H3=2△H2-△H1;故答案为:2△H2-△H1
(2)①由图1可知:温度为T3时反应达平衡,此后温度升高,c(CO2)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说明反应Ⅲ是放热反应△H3<0;
②在T3前反应未建立平衡,无论在什么温度下(NH42CO3 (aq)总是捕获CO2,故c(CO2)减小;
③反应Ⅲ在温度为T1时建立平衡后(由图2可知:溶液pH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迅速上升到T2并维持温度不变,平衡逆向移动,溶液pH增大,在T2时又建立新的平衡,图象应为,
故答案为:①<;
②T1-T2区间,化学反应未达到平衡,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所以CO2被捕获的量随温度升高而提高.T4-T5区间,化学反应已达到平衡,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不利于CO2的捕获;


(3)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降低温度或增大c(CO2),故答案为:降低温度;增大CO2浓度.

点评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等,题目综合性较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工业上可用以下方案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pH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会造成铝的利用率降低;试剂X可选用B(填序号).
A.KOH      B.Ca(OH)2     C.CO2      D.CuO
(2)流程中操作①的名称为过滤,若在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3)写出溶液中铝粉和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0Al+6NO3-+18H2O═10Al(OH)3↓+3N2↑+6OH-
(4)还可用以下化学反应使饮用水中NO3-含量达标,产物之一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5H2+2NO3-+2H+ $\frac{\underline{\;催化剂\;}}{\;}$N2+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三种强碱,A0H、BOH、c(0H)2.其摩尔质量之比为1.0:1.35:1.85.将三种强碱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得1.70g混合粉末.这些粉末恰好与2mol/L盐酸20mL完全中和.
(1)当三种强碱各以1mol混合时.总质量为170g.
(2)混合粉末中A0H的质量分数为24%.
(3)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Na2O2和CO2的反应中(  )
A.Na2O2是氧化剂B.CO2是还原剂
C.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此反应中O2是氧化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有A、B、C、D、E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按A、B、C、D、E顺序增大,A是半径最小的原子,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2-与D+最外层电子数均为次外层的4倍,E和B同主族.
(1)A、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2)BC2的电子式.属非极性分子(填分子极性).EC2其固体属原子晶体.
(3)用电子式表示D2 C的形成过程
(4)B、C、D、E单质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C、Si、Na、O2(填单质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Al、Fe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二者的单质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H2
C.二者的氢氧化物均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备
D.二者的氯化物均可以通化合反应制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T℃时,某恒荣密闭容器中充入A、B、C三种气体,反应过程中各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mol/L)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C气体的百分含量(C%)随时间、反应条件X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
A.0~2分钟、2~3分钟内用A浓度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0~2)>v(2~3)>0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A(g)+B(g)?2C(g)
C.若X表示温度,则生成C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减小起始时B的浓度,开始反应后C物质的浓度一定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普通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早期的纸张生产中,常采用纸表面涂覆明矾的工艺,以填补其表面的微孔,防止墨迹扩散,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发现纸张会发生酸性腐蚀而变脆、破损,严重威胁纸质文物的保存.经分析检验,发现酸性腐蚀主要与造纸中涂覆明矾的工艺有关,其中的化学原理是明矾水解产生酸性环境,在酸性条件下,纤维素水解,使高分子链断裂;为了防止纸张的酸性腐蚀,可在纸浆中加入碳酸钙等添加剂,该工艺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
(2)为了保护这些纸质文物,有人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①喷洒碱性溶液,如稀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这样操作产生的主要问题是过量的碱同样可以导致纤维素的水解,造成书籍污损.
②喷洒Zn(C2H52.Zn(C2H5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锌和乙烷.用化学(离子)方程式表示该方法生成氧化锌及防治酸性腐蚀的原理Zn(C2H52+H2O=ZnO+2C2H6↑,ZnO+2H+=Zn2++H2O.
(3)现代造纸工艺常用钛白粉(TiO2)替代明矾.钛白粉的一种工业制法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为原料按下列过程进行的,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FeTiO3+□C+□Cl2$\frac{\underline{\;900℃\;}}{\;}$□TiCl4+□FeCl3+□CO
②□TiCl4+□O2$\frac{\underline{\;1000-1400℃\;}}{\;}$□TiO2+□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Fe+HNO3(稀)→Fe(NO32+NO↑+H2O
(1)请写出上述反应配平的离子方程式3Fe+8HNO3=3Fe(NO32+2NO↑+4H2O;
(2)标准状况下,当生成2.24L NO气体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3mol,有0.1mol氧化剂被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