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苯、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C.乙烷、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D.纤维素和蛋白质水解产物均是葡萄糖

分析 A、从乙烯和聚氯乙烯是否含有双键判断能否发生加成反应;
B、苯能发生卤代反应、硝化反应;乙醇、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
C、乙烷不能与Na反应;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

解答 解:A、乙烯含有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聚氯乙烯不含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A错误;
B、苯能发生卤代反应、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醇、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B正确;
C、在乙醇、乙烷和乙酸这三种物质中,只有乙烷不能与Na反应,故C错误;
D、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氨基酸,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掌握有机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物质A、B、C、D、E、F、G、H、I、J、K存在如图转化关系,其中气体D、E为单质,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A是Al,B是HCl,G是NaAlO2
(2)写出反应“C→F”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
(3)写出反应“I→J”的化学方程式:2FeCl2+Cl2═2FeCl3
(4)若生成4.48升(标准状况下)气体D,则此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数目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最近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时凝固形成了“暖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暖冰”中水分子上的3个原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滴定时,滴定管以及锥形瓶在使用前需用待装液润洗
B.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再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萃取时,振荡过程中放气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进行的
D.做焰色反应时,可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E>B,其中A、B处在同一周期,A、C处在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4倍,且D为金属.试回答:
(1)C在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ⅣA族.
(2)在五种元素中,能形成的最简单的液态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具体的分子式表示)H2O>NH3>CH4>SiH4
(3)A与B形成的三原子分子的结构式是O=C=O,B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2Na2SiO3+2NaAlO2+2H2O═Na2Al2Si2O8↓+4Na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Al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3H2O=2Al(O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根据烯、炔烃的命名原则,回答下列问题.
(1)的名称是3,3-二甲基-1-丁炔;
(2)的名称是2-甲基-1-丁烯;
(3)写出2-甲基-2-戊烯的结构简式
(4)某烯烃的错误命名是2-甲基-4-乙基-2-戊烯,那么它的正确命名应是2,4-二甲基-2-己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高锰酸钾B.过氧化氢溶液C.氧气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