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符合如图的反应为(  )
A.N2O4(g)?2NO2(g)B.CO2(g)+C(s)?2CO(g)
C.2SO2(g)+O2(g)?2SO3(g)D.4NH3(g)+5O2(g)?4NO(g)+6H2O(g)

分析 由图象可知,在交叉点时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则在交叉点后向横坐标作垂线可知,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加压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图象可知,在交叉点时正逆反应速率相同,则在交叉点后向横坐标作垂线可知,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加压正向移动,
A.加压,逆向移动,故A不选;
B.加压,逆向移动,故B不选;
C.加压,平衡向化学计量数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反应向正向移动,故C选;
D.加压,逆向移动,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平衡移动图象及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图象的含义及应用、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E,F,Z,W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E>F>Z>W,E,F,Z处于同一周期,Z、W处于同一主族,E、F、Z原子序数之和为40,E是短周期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E、F、W形成的化合物EFW2,则E与W可以形成化合物E2W2
B.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稳定性:Z的氢化物>W的氢化物
D.沸点:Z的氢化物>W的氢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中,一定条件下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氢氧化铜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钠.
A.①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化合物中既易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乙烷B.乙醇C.甲苯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完全燃烧相同物质的量下列各烃,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A.CH4B.C2H4C.C6H14D.C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事实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的是(  )
A.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B.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二甲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苯既能发生加成反应也能发生取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改变
B.A、B、C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1的NaOH溶液500mL,有以下仪器:①烧杯②100mL量筒③500mL容量瓶④玻璃棒⑤托盘天平(带砝码)⑥药匙
(1)还缺少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2)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搅拌、加速溶解;引流
(3)若配制过程中,溶解、转移溶液后未对烧杯和玻璃棒进行洗涤,则对最终配得的溶液浓度的影响是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按正确方法配好溶液后,从中取出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含NaOH0.4g;若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利用反应2Fe3++Fe═3Fe2+,设计原电池如图所示.
(1)其中金属电极a可以与硝酸反应,则电极a为铜(填金属名称).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Fe3++2e-=2Fe2+
(2)盐桥的作用为①平衡电荷;②构成闭合回路.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Fe电极→c→b→a→d→e→Fe电极
B.放电时左烧杯溶液颜色变浅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将a作阳极与Fe作阴极,可以给该电池充电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左边烧杯溶液颜色仍深于右边烧杯溶液颜色,可用饱和氯水、硫氰化钾溶液检验左边烧杯存在的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