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 | NO中氮氧键 | Cl-Cl键 | Cl-N键 | N=O键 |
键能/KJ/mol | 630 | 243 | a | 607 |
分析 (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将①×2-②可得:2NO(g)+Cl2(g)?2ClNO(g),焓变为倍数关系,而K为指数关系,以此计算K;
(2)2NO(g)+C12(g)?2C1NO(g)反应的△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
(3)①10min时c(ClNO)=1mol/L,根据v(ClNO)=$\frac{△c}{△t}$计算,再根据计量数的关系计算v(Cl2);
②根据化学平衡常数为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之比计算;
③NO的平衡转化率=$\frac{转化的物质的量}{起始的物质的量}$×100%;
(4)由图可知,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NO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 解:(1)已知:①2NO2(g)+NaCl(s)?NaNO3(s)+ClNO(g)
②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
将①×2-②可得:2NO(g)+Cl2(g)?2ClNO(g),该反应△H3=2△H1-△H2,则平衡常数K3=$\frac{{{K}_{1}}^{2}}{{K}_{2}}$,
故答案为:2△H1-△H2;$\frac{{{K}_{1}}^{2}}{{K}_{2}}$;
(2)2NO(g)+C12(g)?2C1NO(g)反应的△H3=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2×630+243)-(2a+2×607)=(289-2a)kJ/mol,
则:△H3+2a=289kJ/mol
故答案为:289;
(3)①10min时c(ClNO)=1mol/L,则v(ClNO)=$\frac{△c}{△t}$=$\frac{1mol/L}{10min}$=0.1mol/(L•min),由方程式可知,v(Cl2)=$\frac{1}{2}$v(ClNO)=0.05mol/(L•min);
故答案为:0.05;
②平衡时c(ClNO)=1mol/L,c(NO)=1mol/L,c(Cl2)=0.5mol/L,则反应2NO(g)+Cl2(g)?2ClNO(g)的K=$\frac{{1}^{2}}{{1}^{2}×0.5}$=2;
故答案为:2;
③NO的平衡转化率=$\frac{转化的物质的量}{起始的物质的量}$×100%=$\frac{1mol}{2mol}$×100%=50%;
故答案为:50%;
(4)由图可知,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NO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已知:2NO(g)+Cl2(g)?2ClNO(g),增大压强平衡向正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增大$\frac{n(C{l}_{2})}{n(NO)}$的值,NO的转化率增大;增大催化剂接触面,化学平衡不移动,NO的转化率不变;
故答案为:压强;$\frac{n(C{l}_{2})}{n(NO)}$.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因素、盖斯定律的应用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注意注意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图象、数据的分析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碘水 | 溶液变蓝色 | 淀粉没有水解 |
B |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画 | 铜片上有划痕 | 铜的硬度比黄铜小 |
C | 用洁净的铁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 火焰呈黄色 | 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
D |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 溶液变浑浊 | 相同条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硅酸强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 装置可用于除去NO气体中的NO2杂质 | |
B. | ![]() 向图装置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可以说明铁还没有发生吸氧腐蚀 | |
C. | ![]() 装置用于灼烧碎海带以证明海带中存在I- | |
D. | ![]() 图中的E1可表示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对应反应的活化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I.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
III.将实验 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 / |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s | t | 2t | … |
活塞的位置/mL | 25.6 | 36.0 | … |
实验序号 | 双氧水体积/mL | 蒸馏水体积/mL | 添加的物质 |
1 | 10 | 0 | 4mLFeCl3 |
2 | 10 | 2 | 2mLCuCl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