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2-苯基-2-丁醇不稳定,200℃以上会分解,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溴苯为原料合成该中间体的反应原理如图1:

【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步骤】
步骤1:将镁条置于装置Ⅰ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00mL乙醚(ρ=0.71g•cm-3),在冷却条件下缓缓滴入溴苯,微热并加入一小块碘引发反应①.
步骤2:滴加14.2mL丁酮和30mL乙醚混合物,发生反应②;滴加入20%的NH4Cl水溶液,发生反应③.
步骤3:分出油层,用水洗涤至中性,用无水CaCl2干燥.
步骤4:用装置Ⅱ先蒸出乙醚,再蒸馏出产品.
(1)步骤1中加入碘的作用是做催化剂.
(2)装置Ⅰ中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的名称是恒压漏斗,反应②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该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步骤三中分离出油层的具体实验操作是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4)装置Ⅱ采用的是减压蒸馏,实验时需将吸滤瓶需连接抽气泵;采用这种蒸馏方式的原因是降低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

分析 根据题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本实验是将溴苯先与镁反应生成与丁酮反应生成再与酸反应生成
(1)反应①是用溴苯与镁条反应,用碘作催化剂;
(2)装置Ⅰ中滴加液体用恒压漏斗,便于液体流下,反应②是放热反应,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
(3)根据分液的基本步骤答题;
(4)减压蒸馏主要是防止温度过高物质发生分解,根据压蒸馏的操作要求答题.

解答 解:根据题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可知,本实验是将溴苯先与镁反应生成与丁酮反应生成再与酸反应生成
(1)反应①是用溴苯与镁条反应,用碘作催化剂,故答案为:作催化剂;
(2)装置Ⅰ中滴加液体用恒压漏斗,便于液体流下,反应②是放热反应,为防止反应过于剧烈,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
故答案为:恒压漏斗;该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步骤三中分离出油层,用分液操作即可,具体实验操作为: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故答案为: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4)减压蒸馏时需将吸滤瓶与抽气泵相连,减压蒸馏主要是降低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
故答案为:抽气泵;降低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答题时注意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所以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ZW
 T 
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
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得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是乙醛B.乙醇发生了还原反应
C.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有红黑颜色交替变化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具有令人愉快香味的铃兰醛可用如图路线合成:

已知:R1CHO+R2CH2CHO$→_{△}^{NaOH溶液}$R1CH=
RCl+$\stackrel{催化剂}{→}$+HCl(R、R1、R2均为烃基)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2-甲基丙烯(或异丁烯);上图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填反应编号)②④.
(2)C的同系物分子式通式:CnH2n-6(n≥6);D的官能团的结构简式:-COOR(R为烃基).
(3)写出一种检验铃兰醛含醛基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⑥中常有副产物M(C17H22O)的产生.M的结构简式为
(5)写出反应⑧的化学方程式:
(6)N是D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与D具有相同官能团,但能发生银镜反应,苯环上仅含一个取代基,且该取代基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所有N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O3氧化海水中I-是大气中碘的主要来源.将O3通入稀硫酸酸化的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Ⅰ:O3+2I-+2H+=I2+O2+H2O
(1)用双线桥标示反应Ⅰ的电子转移情况
(2)I2可以继续与I-发生反应Ⅱ:I2(aq)+I-(aq)?I3-(aq)△H,为探究外在条件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完成表中的内容(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实验目的反应物温度反应前溶液的pH
A对照组O3+NaI+H2SO425℃5.2
B研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O3+NaI+H2SO4+FeCl225℃5.2
C研究温度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O3+NaI+H2SO45℃5.2
(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I3-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Ⅱ的△H<0(填“>”“<”或“=”)
②实验B 10s内,I3-的生成速率为8.8×10-4mol/(L.s).
③实验B 18s后,I3-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I-浓度降低.
(4)为进一步探究FeCl2对I3-生成速率的影响,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一:Fe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Cl-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
实验步骤及结论:取一定量NaI溶液,加入稀硫酸调节pH=5.2,将溶液均分为两份A和B,向A、B试管中分解加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Na2SO4固体少许,之后同时向两支试管中通入O3,用离子色谱仪测定10s后I3-浓度,若cA(I3-)>cB(I3-),说明假设一成立,若cA(I3-)=cB(I3-),则假设一不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frac{\underline{\;\;△\;\;}}{\;}$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为NaOH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d.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GTN{[Ni(CHZ)3](ClO42}是一种具有较强爆轰成长距离的初发药.
(1)基态镍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二价镍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
(2)ClO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用文字描述);与ClO4-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CCl4等(填化学式);HClO4酸性比HClO2强,其原因是HClO4有3个非羟基氧,而HClO2有1个非羟基氧.
(3)化学式中CHZ为碳酸酰肼,化学式为CO(N2H32,碳酰肼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1molCO(N2H32分子中含有σ键数目为11NA
(4)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镍可由NiO、高氯酸及碳酰肼化合而成,NiO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中含有的Ni2+数目为x,Ni2+的配位数为y,边长为0.208nm,每个Ni2+距离最近的Ni2+数目为z.
    ①x:y:z=2:3:6.
    ②列式NiO晶体的密度为:$\frac{4×75}{(2.08×1{0}^{-10})^{3}{N}_{A}}$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用糖类物质制备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之一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反应②:1 mol M可生成3 mol CH3CH2OH
C.反应③:所需反应条件可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D.反应④:产物通入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颜色无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1)乙醇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如图1,在乙醇和钠反应时,③(填序号,下同)键断裂,在Cu催化和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时,①②键断裂.
(2)乙酸分子的结构式可表示如图2,在乙酸和钠反应时,⑥键断裂,在和NaOH溶液反应时,⑤键断裂;
(3)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乙醇中的③键断裂,乙酸中的⑤键断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