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等于2,B、D分别是地壳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B2― 与C+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E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A:__________;E:_________。
(2)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其非金属性比A的非金属性________(填“强”或“弱”)。
(3)A、B、E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由B、C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 1:1的化合物为 。
(4)E单质通入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相关关系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2O>HF>H2S
B.原子半径:Na>Mg>O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离子半径:Cl->S2->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海市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在上图右图中的锥形 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海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正丁烷、异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 △H=-2878kJ ·mol-1
(CH3)2CHCH3(g)+6.5O2(g) →4CO2(g)+5H2O(l) △H=-2869kJ· mo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的燃烧热大于异丁烷,故正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异丁烷的多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小于异丁烷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海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子式为C5H11Br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常温下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无现象,向溶液中继续加入下列物质(温度不改变),铜片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该物质为
A. FeCl3 B.浓硫酸 C. NaCl D.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2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强酸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l40℃脱水生成乙醚。
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A中反应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 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 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HCl>H2S>PH3
B.离子半径:Na+>Mg2+>Al3+>F-
C.碱性强弱:KOH>NaOH>Mg(OH)2>Al(OH)3
D.酸性强弱:H2SO4>H2CO3>H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