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性质或结构信息如下,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短周期元素A、B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 | I1 | I2 | I3 | I4 |
A | 932 | 1821 | 15390 | 21771 |
B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①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B的核外电子排布如图所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
②ACl2分子中A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ACl2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2)已知C单质曾被称为“银色的金子”,与锂形成的合金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其单质能溶于强酸和强碱。D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黑色的EO两种氧化物。请根据上述信息。
①写出E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C单质、镁、NaOH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③D与Ca2+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中Ca2+离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若该晶体的密度为ag/cm3,则该晶胞的体积是__________cm3(写出表达式即可)。
(1)①能量最低原理(2分) ②sp(2分) 直线(2分)
(2)①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分)
②Al-3e-+4OH-=AlO2-+2H2O(2分) ③8;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A的第三电离能比第二电离能大很多,这说明A很难失去3个电子,因此A应该是第ⅡA族元素。同样B的第三电离能比第二电离能大很多,即B也很难失去3个电子,因此B是第ⅡA族元素。 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则A是Be,B是Mg。
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只有排满了3s才能排3p,所以该示意图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
②BeCl2分子中Be含有的孤电子对数是 =0,即不含有孤对电子,因此Be的价层电子对数是2,属于sp杂化,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2)C单质曾被称为“银色的金子”,与锂形成的合金常用于航天飞行器,其单质能溶于强酸和强碱,因此C是铝。D是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则D是F。E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E2O和黑色的EO两种氧化物,则E是Cu。
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铜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②以C单质、镁、NaOH溶液可以构成原电池,由于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不能,因此负极是铝,镁是正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
③根据晶胞结构可知,钙离子周围与钙离子最近的氟离子有8个(每个面被2个立方体共用),则Ca2+离子的配位数为8。晶胞中含有该离子的个数是8× +6× =4,氟离子是8个,因此 ×6.02×1023=4,解得V= cm3。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电离能、核外电子排布、杂化轨道、空间构型、原电池以及晶胞结构与计算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限度都相同
B.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控制化学反应的限度
C.可以通过延长化学反应的时间改变化学反应限度
D.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限度时反应即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西省鹰潭市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可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其分子式为C15H22O4
B.1 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 molNaOH
C.既能发生加聚反应,又能发生缩聚反应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西省鹰潭市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反应3A(g)+B(g)C(s)+4D(g) ΔH<0,下图中a、b表示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要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增大B的浓度 ②升高反应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④加入催化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西省鹰潭市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
③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④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⑤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①③ B.①② C.①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西省高三4月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是由导热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B是一耐化学腐蚀且易于传热的透明气球。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已知:2NO2N2O4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到达平衡时A和B中NO2气体体积分数相同
B. 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A、B中NO2的转化率都增大
C. 若气球的体积不再改变,表明B中反应已达到平衡
D. 室温下,若设法使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B中气体的颜色较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西省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合成生物碱类天然产物的重要步骤之一是脱水环化,某生物碱F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图中的R,R′,R″均代表烃基)
已知以下信息:
①A为芳香族化合物,只含C、H、O三种元素,1molA完全燃烧需消耗7.5molO2。
②分子中含有“”结构的物质可发生下列反应:
③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时极不稳定,容易脱水:
④合成路线中Ⅰ和Ⅴ反应原理相同;Ⅲ和Ⅳ均有水生成;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Ⅴ中的R″Cl的系统命名为 ,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仅用新制Cu(OH)2可以鉴别A、B、C三种物质
b.D与PPA()互为同分异构体
c.E和G均可发生加成反应、水解反应
d.F的分子式为C17H17NO2
(3)某化合物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类似Ⅳ的环化反应,写出该化合物发生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H与G互为同分异构体,且H可发生消去反应,写出符合要求的H结构简式(任写一种)
。
(5)根据已有知识并结合相关信息,完成以下由X和CH3MgBr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注:①X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X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
②无机试剂任用,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西省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14分) 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下图为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方法:
已知:1、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
2、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上图。
(1)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_________,如何判断该离子已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NaClO3饱和溶液会发生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请利用该反应,结合溶解度图,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①取样,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充分反应;②蒸发浓缩;③ ;④冷却结晶;
⑤过滤、洗涤,获得Mg(ClO3)2·6H2O晶体。
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3.50g产品溶解定容成100mL溶液。
步骤2:取10mL配好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稀硫酸和20mL1.000mol/L的FeSO4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0.100mol/L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步骤4:将步骤2、3重复两次,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15.00mL。
(3)写出步骤2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步骤3中若滴定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最终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产品中Mg(ClO3) 2·6H2O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3-2014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化学式是xy2,则乙的化学式只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