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实验室用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流程如图1:

已知:①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②室温时一些物质的Ksp如表:
化学式Fe(OH)2Fe(OH)3Mg(OH)2
Ksp8.0×10-168.0×10-381.8x10-11
③Mg(ClO32有较强的氧化性,其还原产物是Cl-
(1)H2O2的电子式为
(2)滤渣的成分是Fe(OH)3、BaSO4(填化学式);
(3)经测定,D中铁离子的浓度为1×10-5 mol/L,则x为3.3
(4)D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式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框图中由D→…→制Mg(ClO32•6H2O晶体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加热蒸发;②趁热过滤(请补充);③冷却结晶;④过滤洗涤.
(5)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3.5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
步骤2:取10.00mL试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mL稀硫酸和20.00mL 1.000mol/L的FeSO4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0.100mol/L K2Cr2O7溶液滴定剩余的Fe2+至终点.
步骤4:将步骤2、3重复两次
①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
②步骤3中若滴定前不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将会导致最终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若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15.00mL,则产品中Mg(ClO32•6H2O(其M=299g/mol)的质量分数为78.3%.

分析 卤块的成分有MgCl2•6H2O、MgSO4、FeCl2,加入双氧水之后,亚铁离子可以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再向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加入氧化镁,调节pH,可以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而除去,过滤,得到的滤液是氯化镁,可以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获得要制取的物质,
(1)过氧化氢为共价化合物,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2)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MgO的作用是调节溶液的pH,使杂质Fe3+形成沉淀完全除去.根据示意图可知滤渣的主要成分为BaSO4和Fe(OH)3
(3)根据氢氧化铁的Ksp计算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由此计算pH;
(4)氯酸钠饱和溶液与氯化镁生成氯化钠;利用NaCl、Mg(ClO3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将溶液蒸发浓缩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最后过滤、洗涤,得到Mg(ClO32•6H2O;
(5)①Cr2O72-能将Fe2+氧化成Fe3+,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写离子方程式;
②若K2Cr2O7标准溶液时未润洗滴定管,则标准液浓度偏小,用去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据此分析;
③根据化学反应ClO3-+6Fe2++6H+=6Fe3++Cl-+3H2O以及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以得出:ClO3-~6Fe2+,Cr2O72-~6Fe2+,根据各个质物之间的关系式可计算百分含量.

解答 解:(1)H2O2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2)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加入氧化镁,调节pH,可以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而除去,滤渣的主要成分为BaSO4和Fe(OH)3
故答案为:Fe(OH)3、BaSO4
(3)已知Fe(OH)3的Ksp为8.0×10-38,铁离子的浓度为1×10-5 mol/L,则c(OH-)=$\root{3}{\frac{8.0×1{0}^{-38}}{1×1{0}^{-5}}}$mol/L=2×10-11mol/L,故c(H+)=5×10-4mol/L,故pH=3.3;
故答案为:3.3;
(4)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发生反应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溶液获得Mg(ClO32•6H2O晶体的方法:蒸发结晶、过滤、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趁热过滤;
(5)①Cr2O72-能将Fe2+氧化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
故答案为:Cr2O72-+6Fe2++14H+=6Fe3++2Cr3++7H2O;
②若K2Cr2O7标准溶液时未润洗滴定管,则标准液浓度偏小,用去的标准液体积偏大,计算得的与K2Cr2O7标准溶液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偏大,所以与Mg(ClO32反应的Fe2+的物质的量偏小,所以会导致计算出的产品中Mg(ClO32•6H2O的含量会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ClO3-+6Fe2++6H+=6Fe3++Cl-+3H2O以及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可以得出:ClO3-~6Fe2+,Cr2O72-~6Fe2+,用0.100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过程可以得出剩余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00mol•L-1×0.015L×6=0.009mol,和氯酸根离子反应的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20×10-3L×1.000mol•L-1-0.009mol=0.011mol,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1}{6}$×0.011mol,产品中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frac{1}{2}$×$\frac{1}{6}$×0.011×299g/mol)×10×$\frac{1}{3.5}$×100%=78.3%;
故答案为:78.3%.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性质的掌握,以及对离子反应实质的认识;同时考查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物质溶解度概念的应用,晶体析出的方法,杂质离子的除杂原则和试剂选择,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将40g镁、铁、锌组成的混合物语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测得固体质量136g,在上述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金属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则此沉淀的质量是(  )
A.96gB.74gC.82.5gD.无法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探究固体产物成分(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Ⅰ.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4H2O$\frac{\underline{\;\;△\;\;}}{\;}$Fe3O4+4H2
Ⅱ.停止反应后,待B管冷却,称量,再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并进行如下实验:

(1)试剂a的化学式是KSCN,试剂b的化学式是NaOH;
(2)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红色加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Fe2++Cl2=2Fe3++2Cl-
(3)某同学在实验中加入了过量氯水,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深红色褪去,现请对褪色原因进行探究:
①提出假设:假设1:溶液中的+3价铁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假设2:SCN-被过量的氯水氧化;
②设计方案:为了对所提出的假设2进行验证,实验方案是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过量KSCN溶液,如果出现红色,则说明假设2正确,若不变红,则假设2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10mLNO、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6mL(相同状况),则NO和CO2的体积比为(  )
A.1:1B.2:1C.3:2D.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物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 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 10 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Ca  (填元素符号).
(2)⑧、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ClO4>H3PO4.(填化学式)
(3)写出⑨形成的单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4)写出①、④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5)④⑤⑥⑦对应的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填离子符号).
(6)写出实验室制取③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Ca(OH)2+2NH4Cl$\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氮元素可以形成许多化合物,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与NF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NCl3
(2)铁和氨气在640℃可发生置换反应,产物之一的晶胞结构见图甲.
写出Fe3+的基态电子排布式[Ar]3d5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Fe+2NH3$\frac{\underline{\;640℃\;}}{\;}$2Fe4N+3H2

(3)维生素B4结构如图乙,则1mol维生素B4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16mol.
(4)配合物丙的结构见图,丙中含有abcd(填序号);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丙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sp3、s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食品中富含油脂的是(  )
A.苹果B.大米C.白菜D.花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3.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通入氦气增大体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证明“84”消毒液的氧化能力随溶液pH的减小而增强将“84”消毒液(含NaClO)滴入品红溶液中,褪色缓慢,若同时加入食醋,红色很快褪为无色
B证明反应速率会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加快用3mL稀硫酸与足量纯锌反应,产生气泡速率较慢,然后加入1mL1mol•L-1CuSO4溶液,迅速产生较多气泡
C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在试管中取少量淀粉,加入稀硫酸后加热片刻,冷却后取澄清液滴入新制的Cu(OH)2加热沸腾
D证明SO2有漂白性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