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

I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

(3)

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则: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_______.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4)

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

答案:4.防止污染环境;
解析:

(1)

3Cu+2NO3+8H+=3Cu2++2NO↑+4H2O

(2)

不能,因为圆底烧瓶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与NO反应生成NO2,出现红棕色。

(3)

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Cu+2NO3-+8H+═3Cu2++2NO↑+4H2O
3Cu+2NO3-+8H+═3Cu2++2NO↑+4H2O

(2)能否在I实验装置中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的较为纯净的NO气体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
因为圆底烧瓶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与NO反应生成NO2,出现红棕色
因为圆底烧瓶中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与NO反应生成NO2,出现红棕色

(3)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则: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是
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关闭止水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干燥管内的液面比烧杯中的液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面位置保持不变,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
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
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
.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
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实验装置中能否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Ⅱ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则: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稀硝酸,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空气,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充满整个干燥管,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止水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空气推出),关闭止水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完成后,将注射器内的气体通入到NaOH溶液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2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 锌粒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①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9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 锌粒 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4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12分)下图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两个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                             

(2)学生甲用装置Ⅰ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气体产物。实验过程在烧瓶中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在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烧瓶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学生乙认为,甲用装置Ⅰ实验,无法说明问题。为了证明并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甲设计了如图Ⅱ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下列药品,并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该实验。请你根据他的思路,回答下列问题:

药品:稀硝酸 锌粒 石灰石固体

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体

③向试管中倒入过量的稀HNO3并迅速盖上带铜丝和导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应完全后,将导管插入试管内接近液面

⑤将铜丝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针头穿过橡皮塞并向试管内推入氧气(或空气)

(ⅰ)步骤①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气或空气的目的是                                     

(ⅲ)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均过量的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提出,这可能是Cu2+的浓度差异引起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