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碱式碳酸镁可用于牙膏、医药和化妆品等工业,化学式为4MgCO3•Mg (OH)2•5H2O,某碱式碳酸镁中含有SiO2杂质,为测定其纯度,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I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纯度
(1)乙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4MgCO3•Mg(OH)2•5H2O+5H2SO4=5MgSO4+11H2O+4CO2↑.
(2)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装置如图1可以重复使用)ad→e→b→c→b→c,丁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
(3)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缓慢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赶出被完全吸收.
方案 II①称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g;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③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1g
(4)下列仪器如图2中,该方案不会用到的是E.
(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g以内;本实验至少需要称量4次.
(6)有同学认为方案 II高温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4MgCO3+SiO2 $\frac{\underline{\;高温\;}}{\;}$MgSiO3+CO2↑会导致测定结果有误,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吗?错误(填“正确”或“错误”)请说明理由:该反应的发生不影响生成CO2和水蒸气的量.

分析 (1)4MgCO3•Mg(OH)2•5H2O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
(2)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通过测定CO2的质量计算纯度,打开K利用装置甲是通入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干扰二氧化碳测定,干净装置内空气,关闭K,通过装置乙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镁,通过装置丁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装置丙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测定质量,为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干燥管,可以再连接干燥管;
(3)关闭止水夹K,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为了测定准确还应进行的操作是把装置内空气赶净;
(4)煅烧固体选择坩埚内加热灼烧,需要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玻璃棒等,干燥应在干燥器中进行,据此分析判断
(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1g到恒重,或两次称量误差不超过0.1g;
(6)发生MgCO3+SiO2$\frac{\underline{\;高温\;}}{\;}$MgSiO3+CO2↑,对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无影响.

解答 解:(1)乙中发生反应是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CO3•Mg(OH)2•5H2O+5H2SO4=5MgSO4+11H2O+4CO2↑,
故答案为:4MgCO3•Mg(OH)2•5H2O+5H2SO4=5MgSO4+11H2O+4CO2↑;
(2)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通过测定CO2的质量计算纯度,打开K利用装置甲是通入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干扰二氧化碳测定,干净装置内空气,关闭K,通过装置乙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镁,通过装置丁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通过装置丙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测定质量,为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进入干燥管,可以再连接干燥管,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d→e→b→c→b→c,丁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d→e→b→c→b→c;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
(3)关闭止水夹K,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当样品充分反应完后,为了测定准确还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K从甲中通入空气,把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赶入干燥管吸收,
故答案为:将装置中残留的CO2全部赶出被完全吸收;
(4)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g;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燃烧,冷却后称量;③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1g(用托盘天平称量),煅烧固体选择坩埚内加热灼烧,需要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玻璃棒等,干燥应在干燥器中进行,所以不需要的是蒸发皿,
故答案为:E;
(5)判断样品完全分解的方法是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g以内,方案 II①称取碱式碳酸镁样品mg;②将样品充分高温煅烧,冷却后称量;③重复操作②,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m1g,称量质量相差0.1g以内,所以最少称量4次,
故答案为:样品连续两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质量相差0.1g以内;4;
(6)发生MgCO3+SiO2$\frac{\underline{\;高温\;}}{\;}$MgSiO3+CO2↑,该反应的发生不影响生成CO2和水蒸气的量,这位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该反应的发生不影响生成CO2和水蒸气的量.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基本操作、装置作用和连接顺序,主要是不同的测定方法需要仪器的选择和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亚硝酸钠是重要食品添加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图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
②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

实验操作:
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
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4HNO3(浓)$\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2)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防止污染空气;
(3)C中反应生成NaNO2的化学方程式是2NO+Na2O2=2NaNO2
(4)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正确操作是a(填序号);
a.取少量生成物溶于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体上方变为红棕色,则含有NaNO2
b.取少量生成物溶于水充分振荡,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含有NaNO2
(5)经检验C的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
①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可能有其它固体物质.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碱石灰(写名称);
②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1种B.2种C.3种D.4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分子式为C3H8O的醇与分子式为C4H8O2的羧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酯的种类有(  )
A.2种B.3种C.4种D.5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分子式为C9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芳香族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6种B.14种C.16种D.18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大型精炼铜厂,在电解铜的阳极泥中含有 3-14% Se 元素,(Se和S同主族化学性质相似)以Se单质、Cu2Se存在,还含有稀有金属及贵金属.从阳极泥中提取Se 的流程如下:

已知:SeO2在773K时为气态

(1)流程②的作用 工业提取 Se 的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2)H2SeO3与SO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上述工业提取 Se 的流程中,SeO2、H2SO4 (浓)、SO2 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单质硒可能成为环境污染物,可通过与浓HNO3反应生成SeO2来回收Se,Se和浓HNO3反应的还原产物为NO和NO2,且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写出Se和浓HNO3的反应方程式: 如不对该反应还原产物的比例作限制,该反应 出现多组配平系数(填“可能”或“不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ⅤA族,其价态为+3价时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加入溶液

①适量铋酸钠溶液

②过量的双氧水

③适量KI?淀粉溶液

实验现象

溶液呈紫红色

溶液紫红色消失,产生气泡

溶液变成蓝色

则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KMnO4、NaBiO3、I2、H2O2

B.I2、H2O2、KMnO4、NaBiO3

C.H2O2、I2、NaBiO3、KMnO4

D.NaBiO3、KMnO4、H2O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两份体积相同,浓度未知的Na2CO3和HCl溶液,将它们互相滴加,产生的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的体积比为1:2,则Na2CO3和HCl溶液的浓度之比为

A. 3:2 B. 2:5 C. 3:4 D. 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A

苯的同系物

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

化合物

D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