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两则信息,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①PbO+CPb+CO↑;②PbO+COPb+CO2;③[Cu(NH3)2]Ac+CO+NH3[Cu(NH3)3]Ac•CO.
材料二 NH4NO2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氮气.
实验目的:探究PbO中含有的氧元素.
(1)写出装置甲中生成氮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如上图所示,请按照氮气流方向连接各个仪器(填仪器接口处字母编号):(a)→ → → →().
(3)开始时,装置乙中的澄清石灰水中只有气泡,没有白色浑浊出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烧杯中醋酸二氨合铜[Cu(NH3)2]Ac的作用是 .
(5)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用干燥的空气可以代替干燥的氮气.你认为这种想法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 |
专题: | 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 |
分析: | 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PbO中含有的氧元素,方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使碳和PbO反应,然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存在, (1)装置甲中发生两个反应,一个是氯化铵与亚硝酸钠的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硝酸铵,另一个是在加热条件下亚硝酸铵分解产生氮气; (2)整个实验流程是先制备氮气,然后干燥,再在加热的条件下C与PbO反应,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二氧化碳,最后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有害气体CO; (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从已知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醋酸二氨合铜能够吸收CO,故其作用是防止CO逸出污染环境; (5)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氮气,则空气中的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PbO. |
解答: | 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PbO中含有的氧元素,方法是在加热的条件下使碳和PbO反应,然后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存在, (1)氯化铵与亚硝酸钠的复分解反应,生成亚硝酸铵反应方程式为NH4Cl+NaNO2NaCl+NH4NO2,亚硝酸铵分解产生氮气方程式为NH4NO22H2O+N2↑(或NH4Cl+NaNO2NaCl+2H2O+N2↑),二者的总反应方程式为NH4Cl+NaNO2NaCl+2H2O+N2↑,故答案为:NH4Cl+NaNO2NaCl+NH4NO2,NH4NO22H2O+N2↑(或NH4Cl+NaNO2NaCl+2H2O+N2↑); (2)整个实验流程是先制备氮气,利用装置甲,先接a,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接g、h(或k、j),再在加热的条件下通过装置丙C与PbO反应,故接d、e(或e、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物二氧化碳,最后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有害气体CO,接b、c,故答案为:g、h(或k、j);d、e(或e、d);b、c; (3)PbO+CPb+CO↑,开始阶段生成的气体主要是CO,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后来PbO+COPb+CO2,生成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开始变浑浊,故答案为:始时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是CO,而不是CO2; (4)根据反应③[Cu(NH3)2]Ac+CO+NH3=[Cu(NH3)3]Ac•CO可知醋酸二氨合铜能够吸收CO,故其作用是防止CO逸出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吸收CO气体,防止CO逸出污染环境; (5)向反应体系中通入干燥的氮气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影响实验结果.若用干燥的空气代替干燥的氮气,则空气中的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PbO,故答案为:不可行,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与碳反应也产生二氧化碳,无法确定二氧化碳中的氧到底是来自PbO还是空气.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含量的测量,题目难度较大,注意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做到合理性、严密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试题综合性强,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
烧时产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品牌糖衣片补血剂,除去糖衣后显淡蓝绿色,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不含其它铁的化合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该补血剂中硫酸亚铁的含量进行了以下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1)实验时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1 H2SO4溶液,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下列操作中,容量瓶所具备的功能有 (填序号)。
A.配制一定体积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 B.长期贮存溶液
C.用来溶解固体溶质 D.常用来代替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3)在下列配制过程示意图中,有错误的是(填写序号) 。
| |||||
|
(4)下列说法正确的
A.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以减少误差
B.某同学将浓硫酸稀释后未冷却至室温便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所配溶液浓度会偏低
C.定容时仰视观察, 所配溶液浓度会偏低
D.容量瓶使用前先要检查是否漏液,具体操作是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倒置不漏液即可
Ⅱ.(1)步骤②加入过量H2O2的目的: 。
(2)从红褐色的悬浊液到最后的称量,其过程中所需的基本操作为:
a. ,b. 洗涤,c. 灼烧,d. 冷却
(3)若称得固体的质量为ag,则每片补血剂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
Ⅲ.已知人体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Fe3+,科学研究表明服用含硫酸亚铁的补血剂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利于铁元素的吸收。试分析维生素C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几滴KSCN(SCN﹣是“类卤离子”,与氯离子性质相似)溶液加入酸性的含有Fe3+的溶液中,溶液变成血红色.将该红色溶液分为两份,①一份中加入适量KMnO4溶液,红色褪去;②向另一份中通入SO2,红色也褪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①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KMnO4将SCN﹣氧化,使[Fe(SCN)]2+消失 |
| B. | [Fe(SCN)]2+中Fe3+与SCN﹣以配位键结合 |
| C. | ②红色褪去的原因是SO2具有还原性 |
| D. | SCN﹣在适当条件下可被还原为(SCN)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
| B. | n(Na+):n(Cl﹣)可能为7:3 |
| C. | 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
| D. | 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可以析出21.6g银,等量的醛完全燃烧可以产生8.96LCO2(标准状况),
则该醛为 ( )
A.乙醛 B.甲醛 C.丙醛 D.丁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在试管Ⅰ中先加入3mL 95%的乙醇, 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无水乙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Ⅱ中加入5ml 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按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Ⅰ小火加热3~5min后,改用大火加热,当观察到试管Ⅰ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加热。试回答:
(1)试管Ⅱ中的导管不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 ;
(2)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Ⅱ,观察到试管Ⅱ中的现象是 ;
(3)试管Ⅰ中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 ;
(4)本实验反应开始时用小火加热的原因是 ________;(已知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乙醇的沸点为78.5℃;乙酸的沸点为117.9℃)
(5)试管Ⅱ中饱和Na2CO3的作用是
(6)写出试管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除去CO2中混有的CO:用澄清石灰水洗气
B.除去BaCO3固体中混有的BaSO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