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现象 | 解释 |
A |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 NH3与HCl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 |
B | 浓硫酸附近无白烟 |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
C | 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NH3与水反应生成了NH3·H2O,电离出OH-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D | 硫酸铜溶液变浑浊 | 生成Cu(OH)2沉淀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反应现象是有白烟生成,A正确;
B.氨气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铵或硫酸氢铵,由于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不会看到白烟产生,B错误;
C.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NH3H2O,NH3H2O电离生成OH-离子,使溶液呈碱性;而氨气是非电解质,遇干燥的石蕊试纸不能生成碱,因此不会变色,C正确;
D.向NaOH固体中滴入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氨气溶于硫酸铜溶液的水中,反应产生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溶液中的Cu2+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已知:N2(g)+3H2(g)2NH3(g)ΔH=﹣92.4 kJ,
2H2(g)+O2(g)====2H2O(l)ΔH=﹣571.6 kJ,
则2N2(g)+6H2O(l)4NH3(g)+3O2(g) ΔH=_______。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上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CO2和NO反应生成NO2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__,E2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常压下断裂1 mol气体分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气体分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单位为kJ·mol-1)。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kJ·mol-1):请完成下列问题。
热化学方程式2H2(g)+S2(g)===2H2S(g) ΔH=-229 kJ·mol-1,则X=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苯的同系物中,有的侧链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生成芳香酸,反应如下:
(1)现有苯的同系物甲、乙,分子式都是C10H14,甲不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为芳香酸,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乙能被KMnO4酸性溶液氧化为分子式为C8H6O4的芳香酸,则乙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种。
(2)有机物丙也是苯的同系物,分子式也是C10H14,它的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试写出丙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是向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紧接着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与加入溶液的体积x的关系图。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B. M点之前加入的是NaOH溶液,M点之后加入的是盐酸
C. c(NaOH)=c(HCl)
D. 原混合溶液中c(MgCl2)∶c(AlCl3)=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机物A为绿色荧光蛋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的最终产物之一,结构简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A的性质推断错误的是______;
a.A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 b.A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A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d.A不能通过缩聚反应得到高分子化合物
(2)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符合下列4个条件A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任意一种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1,3,5-三取代苯;② 遇氢氧化铁溶液显紫色;③ 氨基与苯环直接相连; ④ 属于酯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
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
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
(1)C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再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在B和C之间增加盛放CCl4的洗气瓶D,丙同学的目的是___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
氧化性H2O2>SO2。试写出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H2SO3(或SO2)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反应(均未配平)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的关系为1∶2的是
A. Cu+H2SO4CuSO4+SO2↑+H2O
B. CH3COOH+Ca(ClO)2HClO+Ca(CH3COO)2
C. I2+NaClO3NaIO3+Cl2
D. HCl+MnO2MnCl2+Cl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及利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①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113.0 kJ·mol–1
请写出NO2与SO2反应生成SO3(g)和NO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NO2
(2)工业上一般以CO和H2为原料合成甲醇,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O ( g ) + 2H2 ( g ) CH3OH ( g ) △H=-116kJ/mol
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容器中,将1 mol CO与3 mol 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甲醇。
① 2min时测得生成CH3OH 0.2mol,则0~2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
②反应5min后达到平衡,若平衡后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l/2,其他条件不变,对平衡体系产生的影响是 (填字母序号)。
a.c(H2)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c.CH3OH 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c(H2)/c(CH3OH)减小
(3)在密闭容器中充有1mol CO与2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的转化率(α)与温度(T)、压强(P) 的关系如图所示。
A、C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A tC(填“>”、“<”或“=”)。
② 若A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 L,则该温度下B的平衡常数 KB= ,C点的平衡常数KC KB(填“<”、“>”或“=”)。
(4)下图是MCFC燃料电池,它是以水煤气(CO、H2)为燃料,一定比例Li2CO3和Na2CO3共熔混合物为电解质。A为电池的 极(选填“正”或“负”),写出B极电极反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按图Ⅰ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采用下列方法: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 图Ⅱ是图Ⅰ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Ⅱ的正极材料是铁
C. 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Ⅲ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 图Ⅲ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