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铜的硫化物可用于冶炼金属铜。为测定某试样中Cu2S、CuS的质量分数,进
行如下实验:
步骤1:在0.7500g试样中加入100.00mL0.1200mol/L KMnO4的酸性溶液,加热,硫元素全部转化为SO42-,铜元素全部转化为Cu2+,滤去不溶性杂质。
步骤2:收集步骤1所得滤液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取25.00mL溶液,用0.1000mol/L FeS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16.00mL。
步骤3:在步骤2滴定所得溶液中滴加氨水至出现沉淀,然后加入适量NH4HF2溶液(使Fe、Mn元素不参与后续反应),加入约1gKI固体(过量),轻摇使之溶解并发生反应:2Cu2++4I-=2CuI↓+I2。用0.05000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离子方程式为2S2O32-+I22I-+S4O62-),消耗14.00mL。
(1)写出Cu2S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步骤3中加入氨水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未加入氨水,则测得的Cu2+的物质的量将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混合固体中CuS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3)当加入氨水使得溶液pH=2.0时,则溶液中c(Fe3+)=____________,
(4)根据题中数据,计算混合固体中Cu2S的质量分数w(Cu2S)=______CuS的质量分数w(CuS)=_______
【答案】 Cu2S+2KMnO4+4H2SO4=K2SO4+2MnSO4+2CuSO4+4H2O 除掉Fe3+,避免Fe3+与I-反应,影响对Cu2+含量的测定 偏高 偏低 6×10-3mol/L w(Cu2S)=42.7% w(CuS)=38.4%
【解析】步骤1: Cu2S、CuS氧化成SO42―,MnO4―还原成Mn2+ , 步骤2:多余的MnO4―与Fe2+ 反应,步骤3:NH3·H2O除去Fe3+,加入适量NH4HF2溶液(使Fe、Mn元素不参与后续反应),加入约1gKI固体(过量),2Cu2++4I-=2CuI↓+I2, 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2S2O32-+I22I-+S4O62-,从而测到Cu2+ 。
(1)Cu和S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被氧化,则Cu2S为还原剂,写出Cu2S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S+2KMnO4+4H2SO4=K2SO4+2MnSO4+2CuSO4+4H2O ;(2)步骤2中Fe2+ 被 氧化成Fe3+ ,步骤3中加入氨水的目的为除掉Fe3+,避免Fe3+与I-反应,影响对Cu2+含量的测定;如果未加入氨水,Fe3+氧化的I2也被当成Cu2+ 氧化的I2,从而使Cu2+ 的含量偏高;Cu2+ 越高,说明Cu2S含量越高,混合固体中CuS的质量分数偏低;
(3)当加入氨水使得溶液pH=2.0时,则c(OH―)=10-12mol/L,Ksp[Fe(OH)3 ]=c3(OH―)c(Fe3+ ),则c(Fe3+ )=2.6×10-39/(10-12)3=2.6×10-3mol/L ;
(4)设Cu2S、CuS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由关系式2Cu2+ ~I2~2S2O32―得n(Cu2+ )=n(S2O32―)=0.05000mol/l×14.00×10―3L=7.000×10―4mol,2x+y=7.000×10―4mol×250mL/25mL①;Cu2S、CuS被KMnO4氧化为CuSO4,Cu、S元素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Mn元素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10x+8y=0.1200mol/L×0.1L-0.1000mol/L×0.016L×250mL/25mL②,联立方程式①②,解得x=2.000×10―3mol,y=3.000×10―3mo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5℃、l0lkPa下,煤炭、氢气、天然气和甲醇(CH3OH)四种燃料的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依次是33kJ·g-1、143 kJ·g-1、56 kJ·g-1、23 kJ·g-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s)+l/2O2(g)=CO(g) △H= -396kJ·mol-1
B. 2H2(g)+O2(g)=2H2O(l) △H= -286 kJ·mol-1
C. CH4(g)+2O2(g)=CO2(g)+2H2O(g) △H= -896 kJ·mol-1
D. CH3OH(l)+O2(g)=CO2(g)+2H2O(l) △H= -736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 ___;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用环形铜质搅拌棒代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3)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的绝对值常常小于57.3 kJ/mol,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盐酸初始温度后,直接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4)将V1mL1.0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mL)。由下图可知,氢氧化钠的浓度为 ;
假设盐酸与氢氧化钠起始温度平均值为21.0℃,图中最高温度为28.0℃,并近似认为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则中和热ΔH = (取小数点后一位)。 (提示:Q=cmΔ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标准状况下,向100 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点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水的电离程度大
B.氢硫酸的酸性比亚硫酸的酸性强
C.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
D.a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比d点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海南]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我们经常在食物中加入某些食品添加剂。下列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合理的是
A. 在烹饪食物时,加入适量食盐
B. 在饮料制作中,常加入适量的天然色素
C. 在烹饪鱼类食物时,加入适量食醋
D. 在火腿制作中,加入大量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起始浓度/(mol·L-1) | 反应后溶液的pH | |
c(HA) | c(KOH) | ||
① | 0.1 | 0.1 | 9 |
② | x | 0.2 | 7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mol·L-1
C.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 mol·L-1
D.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HCl ④CH3COONa(固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可逆反应:2A(g)B(g)+D(g)在3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和D的起始浓度均为0,反应物A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 序号 | 时间/min 浓度/mol·L-1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1.0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95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1)实验1中,在1020 min内,以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mol·L-1,50min时,v(正)_____(填“<” “>” 或“=”)v(逆)。
(2)020 min内,实验2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______(填“快”或“慢”),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3)实验3比实验1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_(填“快”或“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