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触法制硫酸中采用沸腾炉的目的是为了使硫磺或黄铁矿燃烧充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B、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温高压条件都是为了提高N2、H2的转化率
C、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硫磺或黄铁矿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D、在联合制碱法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有CO2和NH3
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沸腾炉是把固体燃料破碎成一定粒度的粉末,使之在炉内以类似沸腾的状态燃烧,据此判断;
B.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压条件都是为了提高N2、H2的转化率,而高温只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使用热交换器,目的是将二氧化硫与氧气转化成三氧化硫,放出的热量是用来预热没反应的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
D.在联合制碱法中,参与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氨和氯化钠.
解答: 解:A.沸腾炉是把固体燃料破碎成一定粒度的粉末,使之在炉内以类似沸腾的状态燃烧,可以使硫磺和黄铁矿燃烧充分,故A正确;
B.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压条件都是为了提高N2、H2的转化率,而高温只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故B错误;
C.使用热交换器,目的是将二氧化硫与氧气转化成三氧化硫,放出的热量是用来预热没反应的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故C错误;
D.在联合制碱法中,参与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二氧化碳、氨和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一道关于化学和化工知识结合的实际应用方面的考题,注重化学联系实际,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
制取蒸馏水
B、
收集氯化氢
C、
蒸发结晶
D、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Na、Mg、Al最外电子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Li、Na、K金属性依次增强
D、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贮存的能量,不包括农业废弃物、动物粪便等
B、密闭容器可逆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增加氮气,氢气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C、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必定发生移动,达到新平衡
D、废弃的电池、金属制品属于不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
构成锌-铜原电池
C、
结合秒表测量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D、
验证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是(  )
A、SO2
B、NO
C、Cl2
D、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分别测定0.01mol/L的HCl和H2S的c(H+比较氯和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将硫酸铜晶体分别放入浓硫酸和稀硫酸中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与盐溶液间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
 
1
1
H2
 
1
2
H2的物理性质略有差异,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常见金属铁和铝在工业上是由热还原法制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氮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t/℃200300400
KK1K20.5
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
 
K2(填写“>”、“=”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N2=3v(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400℃时,反应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值为
 
.当测得NH3和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和2mol、1mol时,则该反应的v(N2
 
v(N2(填写“>”、“=”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