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若反应转移了0.3 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L。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 . 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 c (Cl﹣)>0.4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据报道,汉江流域再次发生“水华”现象,江面上有大量绿色漂浮物,类似于海面上的“红潮”,取水样分析:绿藻含量比正常情况下偏高很多,含氧量明显偏低,浑浊度增加。造成汉江“水华”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有毒的废水大量排入汉江
C.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汉江,使水质富营养化
D.汉江流域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农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B.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实验
C.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资源非常重要,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
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
D.0℃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正硼酸(H3BO3)是一种片层状结构白色晶体,层内的H3BO3分子通过氢键相连(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硼酸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B.H3BO3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有关
C.分子中硼原子最外层为8e﹣稳定结构
D.含1mol H3BO3的晶体中有3mol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铵溶液加足量氢氧化钠并加热:NH4++OH﹣ H2O+NH3↑
B.Na218O2加入H2O中:2Na218O2+2H2O═4Na++4OH﹣+18O2↑
C.硫酸镁溶液加氨水:Mg2++2NH3?H2O═Mg(OH)2↓+2NH4+
D.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2H+═Fe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苯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产品中最重要的单位之一.在工业上,苯乙烯可由乙苯和CO2催化脱氢制得.总反应原理如下: +CO2(g) +CO(g)+H2O(g)△H 回答下列问题:
(1)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 +H2(g)△H1=+117.6kJ/mol
H2(g)+CO2(g)CO(g)+H2O(g)△H2=+41.2kJ/mol
由乙苯制取苯乙烯反应的△H= .
(2)在温度为T1时,该反应I的平衡常数K=0.5mol/L.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乙苯(g)与CO2 ,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为1.0mol. ①该时刻化学反应(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②下列叙述能说明乙苯与CO2在该条件下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v正(CO2)=v正(CO)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3)在温度为T2时的恒容器中,乙苯、CO2的起始浓度分别为4.0mol/L和6.0mol/L,设反应平衡后总压强为P、起始压强为P0 , 则反应达到平衡时苯乙烯的浓度为(均用含P0、P的表达式表示,下同),乙苯的转化率为 .
(4)某同学欲将苯乙烯设计成燃料电池,装置示意如图(A、B为多孔性碳棒).
①(填A或B)处电极入口通入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
②当电池中消耗10.4g苯乙烯时,假设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导线中转移电子数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