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表所示,则 a、b、c三元素的名称是(  )
 a
 b 
 c
A.氯、氟、硫B.氟、硫、砷C.氦、氟、氯D.氖、氯、硒

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在第一周期,b在第二周期,b、c同主族,且c在第三周期,结合周期表的结构可知,a为He,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短周期元素a、b、c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a在第一周期,a为He,b、c均为VII族元素,分别为F、Cl,则a、b、c三元素的名称是氦、氟、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a为He为分析的突破口,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工业上常通过高温分解FeSO4的方法制备Fe2O3,其化学方程式为:2FeSO4═Fe2O3+SO2↑+SO3↑  为检验FeSO4高温分解的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FeSO4高温分解得到的固体,加一定量稀盐酸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以检验Fe3+是否存在.
②将FeSO4高温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图所示的装置中,以检验产生的气体中是否含有SO2和SO3.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用KSCN检验Fe3+的离子方程式Fe3++3SCN-=Fe(SCN)3
(2)装置I中试剂为氯化钡溶液,进行操作②时氯化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甲同学说,这个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和BaSO3的混合物;乙同学说,这个白色沉淀是BaSO4;丙同学说,这个白色沉淀是BaSO3.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帮他们加以鉴别.取Ⅰ中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沉淀不溶解且无气泡产生,则沉淀为BaSO4
你认为上述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正确?乙
(3)装置II中试剂为品红溶液,其作用是检验产生的气体中含SO2,品红溶液中可观察到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4)装置III中试剂为NaOH溶液,其目的是除去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把0.4molX气体和0.6mol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Z(g)+2W(g),5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min
(1)达到平衡时X的浓度为0.1mol/L
(2)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已知X、Y、Z、M、G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Y与G同主族;Z的一种单质能吸附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ⅣA族.
(2)按原子个数N(X):N(Y):N(Z)=6:2:1组成化合物R,写出R的分子式:C2H6O,若R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3)常温下,下列物质不能与M的单质发生反应的是d(填字母).
a.CuSO4溶液   b.O2   c.浓硝酸   d.Na2CO3固体
(4)用硫酸酸化的X2Z2溶液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现象:试管Ⅰ中产生气泡,试管Ⅱ中溶液变蓝.
写出试管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MnO4-+6H++5H2O2═2Mn2++5O2↑+8H2O.
由实验可知,O2、KMnO4、I2的氧化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KMnO4>O2>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的产物为Na2SO4.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图1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II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
Na2SO3+SO2═Na2S2O5
(1)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要从装置II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该方法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还需玻璃棒、漏斗.
(3)装置III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如图2(夹持仪器已略去)为d(填序号).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NaHSO3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e(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
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
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加盐酸,振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 原子的相同;D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和C位于同一主族,F的 原子序数为29.
(1)基态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O>C(用元素符号回答).
(3)元素F的蓝色硫酸盐溶液加入足量氨水生成溶液为深蓝色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4NH3•H2O=[Cu(NH34]2++4H2O
(4)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则CAB-的电子式为[N=C=O]-
(5)在元素A与E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A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
(6)由B、C、D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N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H2O(g)+3Fe$\frac{\underline{\;高温\;}}{\;}$Fe3O4+4H2
(2)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干燥
(3)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人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取滤液置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则说明有Fe3+
(4)为利用上述滤液制取FeCl3•6H2O晶体,设计流程如下:滤液$\stackrel{物质A}{→}$FeCl3溶液→FeCl3•6H2O晶体
①物质A可以是DE,作用是使Fe2+转化为Fe3+
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盐酸   C.硝酸    D.双氧水   E.氯气
②中从FeCl3稀溶液到FeCl3•6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该流程中需保持盐酸过量,主要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简要说明)发生Fe3++3H2O?Fe(OH)3+3H+,过量的HCl可抑制Fe3+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V.(填“>”、“=”、“<”)
(2)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min)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Ⅰ、有机物A、B、C、D、E之间发生如图的转化:

(1)写出C物质的结构简式:CH3CHO.
(2)上述②~⑧转化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⑤;
(3)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⑧.(用反应序号填写)
(4)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时产生的实验现象是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请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B+D→E:CH3COOH+CH3CH2OH$?_{△}^{浓H_{2}SO_{4}}$CH3COOC2H5+H2O;
(6)乙烯生成聚乙烯:
Ⅱ、己知葡萄糖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为
试回答:
(7)乳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羟基两种官能团(写名称).
(8)乳酸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乳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乳酸在浓硫酸作用下,两分子相互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环状酯,此环状酯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