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铁和铜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着广泛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k3[Fe(CN)6]溶液可用于检验Fe2+(填离子符号).CN-中碳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sp杂化,C、N、O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用元素符号表示).
(3)配合物Fe(CO)x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x晶体属于分子晶体(填晶体类型).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x=5.Fe(CO)x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Fe(CO)x(s)?Fe(s)+xCO(g).已知反应过程中只断裂配位键,则该反应生成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金属键.
(4)铜晶体铜碳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1所示.
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②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12.
(5)某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铜与M形成化合物的晶胞如附图2所示(黑点代表铜原子).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CuCl.
②已知铜和M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则铜与M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填“离子”、“共价”)化合物.
③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体中铜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1010pm(只写计算式).

分析 (1)铁是2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K3[Fe(CN)6]遇Fe2+,出现特殊的蓝色沉淀,可用于检验Fe2+,根据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确定杂化方式;一般来说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是因为p轨道半充满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会有特例,如N的p轨道本来就是半充满的,O的p轨道失去一个电子才是半充满的,所以O比N容易失去电子;
(3)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是铁原子,其价电子数是8,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据此判断x值;根据生成物判断形成的化学键;
(4)①铜为29号元素,据此写出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②根据晶胞结构图可知,铜为面心立方堆积,据此判断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数目;
(5)根据价电子排布式判断出X原子为Cl原子;
①利用均摊法计算得出;
②根据电负性差值判断化合物类型;
③计算出一个晶胞中微粒数,利用化合物的摩尔质量和密度计算出晶胞边长,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铜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立方体体对角线的$\frac{1}{4}$.

解答 解:(1)铁是2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ⅤⅢ族;
(2)K3[Fe(CN)6]遇Fe2+,出现特殊的蓝色沉淀,可用于检验Fe2+,CN-中C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1+$\frac{1}{2}$(4+1-1×3)=2,所以采取sp杂化;一般来说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大,但是因为p轨道半充满体系具有很强的稳定性.N的p轨道本来就是半充满的.O的p轨道失去一个电子才是半充满的.所以C、N、O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故答案为:Fe2+;sp杂化;N>O>C;
(3)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较低,根据题给信息知,该物质的熔沸点较低,所以为分子晶体,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是铁原子,其价电子数是8,每个配体提供的电子数是2,8+2x=18,x=5,F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Fe(CO)5=Fe(s)+5CO,反应生成Fe,所以形成的化学键为金属键,
故答案为:分子晶体;5;金属键;
(4)①铜为29号元素,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故答案为:[Ar]3d104s1 或1s22s22p63s23p63d104s1
②根据晶胞结构图可知,铜为面心立方堆积,所以每个铜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铜原子位于经过该原子的立方体的面的面心上,共有12个,
故答案为:12;
(5)根据价电子排布式判断出X原子为Cl原子;
①由晶胞结构可知,Cu原子处于晶胞内部,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Cl原子属于顶点与面心上,晶胞中含有Cl原子数目为8×$\frac{1}{8}$+6×$\frac{1}{2}$=4,故化学式为CuCl,
故答案为:CuCl;
②电负性差值大于1.7原子间易形成离子键,小于1.7原子间形成共价键,铜与X的电负性分别为1.9和3.0,差值为1.1小于1.7,形成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
③一个晶胞的摩尔质量为4×99.5g/mol,晶胞摩尔体积为$\frac{4×99.5}{ρ}$cm3,晶胞的边长为$\root{3}{\frac{4×99.5}{ρ{N}_{A}}}$cm,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铜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立方体体对角线的$\frac{1}{4}$,而体对角线为晶胞边长的$\sqrt{3}$倍,所以铜原子和M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cm=$\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1010pm,
故答案为:$\frac{\sqrt{3}}{4}$×$\root{3}{\frac{4×99.5}{ρ{N}_{A}}}$×1010

点评 本题考查较为全面,涉及到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杂化类型的判断、配合物以及有关晶体的计算,但解题具有较强的方法性和规律性,学习中注意总结如何书写电子排布式,如何判断分子空间构型以及有关晶体计算等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原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是(  )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写出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反应后品红溶液褪色,盛放品红溶液的试管口放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作用是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3)用铜片和铝片为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回答相关问题.
①两极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铝片做负极,正极反应方程式为2H++2e-═H2↑.
②两极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浓硝酸中,铜片做负极,正极反应方程式为NO3-+e-+2H+═N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铁和稀盐酸反应:Fe+2H+═Fe3++H2
B.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C.食盐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Ag++Cl-═AgCl↓
D.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铜与浓硝酸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
B.向FeBr2溶液中通入足量Cl2:2Fe2++Cl2=2Fe3++2Cl-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Ca(HCO32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Ca2++OH-+HCO3-=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一块用FeCl3溶液与Cu反应制作的印刷电路板,其制作原理可用下式表示:2FeCl3+Cu═CuCl2+2X.
(1)上式中X物质的化学式为FeCl2
(2)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为FeCl3,氧化产物为CuCl2,将两者的氧化性相比较,FeCl3的氧化性更强.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Fe3+═Cu2++2Fe2+
(4)若32g铜被氧化,参与反应的FeCl3的物质的量为1mol.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有关反应:4NH3(g)+5O2(g)═4NO(g)+6H2O(g)△H (298K)=-905kJ•mol-1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B.该反应的燃烧热为905KJ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该反应中每4molNH3(g)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将你设计的原电池通过导线与图1中电解池相连,其中,a为电解液,X和Y是两块电极板,则:
(1)若X、Y依次为铜和铁,a仍为CuSO4溶液,且反应过程中未生成Fe3+,则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2)若用此装置电解精炼铜,粗铜做阳极,电解液CuSO4的浓度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PbO2可以通过石墨为电极,Pb(NO32 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液电解制取.阳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Pb2++2H2O-2e-=PbO2↓+4H+;若电解液中不加入Cu(NO32,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Pb2++2e-=Pb↓.
(4)如图2: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比较A、B、C中铁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B、A、C(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工业上可用下列装置测定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中硫的质量分数(忽略SO2、H2SO3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称取研细的黄铁矿样品
C.将2.0g样品小心地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D.以1L/min的速率鼓入空气
E.将硬质玻璃管中的黄硫铁矿样品加热到800℃~850℃
F.用300mL的饱和碘水吸收SO2,发生的反应是:I2+SO2+2H2O=2HI+H2SO4
G.吸收液用CCl4萃取
H.取20.00mL吸收液,用标准0.2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
试回答:
(1)写出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frac{\underline{\;\;△\;\;}}{\;}$2Fe2O3+8SO2
(2)步骤G中所用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应取上(填“上”或“下”)层溶液进行后续实验.
(3)装置①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还原性气体,提高实验的准确率.
(4)步骤H中滴定时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可以根据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现象来判断滴定已经达到终点.
(5)假定黄硫铁矿中的硫在操作E中已全部转化为SO2,并且被饱和碘水完全吸收.滴定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滴定次数待测液体的体积/mL标准碱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
第一次20.00mL0.0020.98
第二次20.00mL0.2220.20
第三次20.00mL0.3620.38
则硫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0%(保留小数点后1位)
(6)也有人提出用“沉淀质量法”测定黄铁矿中含硫质量分数,若用这种方法测定,最好是在装置⑤所得吸收液中加入下列哪种试剂B.
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