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F六种物质有如下变化关系,E是淡黄色粉末,判断:
(1)写出B、C、D、F的化学式:
B. C. D. F. 。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一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 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高一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
A.蒸馏 B.蒸发 C.过滤 D.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O(g)=H2(g)+1/2O2(g) △H=+242kJ/mol
B.2H2(g)+O2(g)=2H2O(l) △H=-484kJ/mol
C.H2(g)+1/2O2(g)=H2O(g) △H=+242kJ/mol
D.2H2(g)+O2(g)=2H2O(g) △H=+484kJ/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高二上月考一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外观象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说法摘自一些科普杂志或广告用语,你认为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夏天到了,游客佩戴由添加氧化亚铜的二氧化硅玻璃制作的变色眼镜来保护眼睛
C.“白雪牌”漂粉精,令所有化学物质黯然失“色”,没有最白,只有更白
D.硅的提纯与应用,促进了半导体元件与集成芯片产业的发展,可以说“硅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吉林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验证Fe3+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其中实验方案设计错误的是( )
A.只有④ B.只有③ C.③和④均错 D.全部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③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④⑤⑥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④的单质在③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甲,甲中化学键的类型为 。
(3)写出⑥的最高价氧化物与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②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乙,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乙的水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
(5)丙是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难溶于水。在298K时,丙的Ksp=5.6×10—12,则pH=13.0的丙的饱和溶液中,⑤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6)向含元素⑦的某硫酸盐(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产生白色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写出丁的化学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高三上10月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往稀硫酸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B.往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显蓝色
C.H2在C1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D.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