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红色物质甲在空气中加热生成黑色物质乙,甲也能溶于浓硝酸放出红色气体丙,并得到溶质为丁的蓝色溶液.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为铁锈B.乙为FeOC.丙为NO2D.丁为CuCl2

分析 甲也能溶于浓硝酸放出红色气体丙,并得到溶质为丁的蓝色溶液,可知丙为NO2,生成蓝色溶液丁为Cu(NO32,则红色物质甲为Cu,乙为CuO,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甲溶于浓硝酸放出红色气体丙,可知丙为NO2,蓝色溶液含有Cu(NO32,则红色物质甲为Cu,乙为CuO,只有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注意铜及其混合的性质,反应后溶液呈蓝色为解答该题的突破口,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反应 A+3B═2C+3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 (A)=0.015mol (L•s) -1 ②v (B)=0.09mol (L•s) -1
③v (C)=2.4mol (L•min ) -1         ④v (D)=0.045mol (L•s) -1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用序号填空)②>③>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该可逆反应投入等物质的量NH3和O2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30秒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4.2mol,此时NH3和O2的浓度之比为2:1.求:
(1)反应前NH3的浓度;
(2)以NO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变化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①碳与二氧化碳化合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③Zn与稀硫酸反应
④浓硫酸溶于水      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⑥甲烷与氧气的燃烧.
A.①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3SiO2(S)+6C(S)+2N2(g)?Si3N4(S)+6CO(g)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frac{{c}^{6}(CO)}{{c}^{2}({N}_{2})}$;
(2)若知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其反应热△H<零(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升高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使压强增大,则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若增加一定质量的碳,则上述平衡向不移动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或“不移动”)
(4)若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18mol/(L•min),则N2消耗速速率为v(N2)=6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离子化合物,其结构中还含非极性共价键,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X<Y<Z
B.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图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a一定由W、X两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不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能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
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以下反应均可生成O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分解生成氧气:2CO2(g)═2CO(g)+O2(g);△H1=566kJ•mol-1
②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2H2O2(l)═2H2O(l)+O2(g);△H2=-196.4kJ•mol-1
③光照条件下,催化分解水蒸气生成氧气:2H2O(g)═2H2(g)+O2(g);△H3=483.6kJ•mol-1
A.反应①使用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B.反应②为吸热反应
C.反应③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D.反应CO(g)+H2O(g)═CO2(g)+H2(g);△H=-82.4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