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硫酸亚铁铵[(NH42SO4•Fe 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1:将废铁屑放人碳酸钠溶液中煮沸除油污,分离出液体,用水洗净铁屑.
步骤2:向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3mol•L-l H2SO4溶液,在60℃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FeSO4溶液.
步骤3: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1的操作中,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有②④(填仪器编号).
①铁架台②燃烧匙③锥形瓶④广口瓶⑤研钵⑥玻璃棒⑦酒精灯
(2)在步骤2中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其原因是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3)在步骤3中.“一系列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
(4)本实验制得的硫酸亚铁铵晶体常含有Fe3+杂质.检验Fe3+常用的试剂是KSCN,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血红色.

分析 本题是利用废铁屑制备硫酸来铁铵的实验设计题,涉及利用纯碱洗涤再过滤洗涤的方法除去铁锈表面油污、滴加过量稀硫酸防二价铁水解,以及利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操作从溶液里得到晶体的方法,还讨论了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里的Fe3+,据此可作答;
(1)步骤1是溶液的加热和过滤,结合加热与过滤基本操作选择仪器,另外还要考虑加快溶解的措施;
(2)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
(3)步骤3是由溶液中获得晶体,是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下的蒸发与结晶过程;
(4)Fe3+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常用作检验Fe3+

解答 解:(1)步骤1是先将废铁屑研碎,再放在纯碱溶液里洗涤,可用玻璃棒搅拌并加热,然后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研钵、铁架台、漏斗、石棉网、烧杯、玻璃棒、酒精灯,故不需要燃烧匙、广口瓶,故选:②④;
(2)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因而要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故所加的硫酸必须过量,故答案为:加酸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3)步骤3是由溶液中获得晶体,亚铁离子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水解,应在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情况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选用KSCN溶液检验溶液里的Fe3+,现象是溶液变血红色,故答案为:KSCN;溶液变血红色.

点评 本题考查溶液的加热、过滤、固体溶解、蒸发(防水解)、结晶等一系列实验基本操作、离子检验等,难度不大,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D.向某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四氯化钛是无色液体,沸点为136℃.它极易水解,遇空气中水蒸气即产生“白烟”(TiCl4+H2O═TiOCl2+2HCl↑),在650℃~850℃下,将氯气通过二氧化钛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氯化钛和一种有毒气体.下图是实验室制备TiCl4的反应装置,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整套装置,在通Cl2前先通入CO2气体并持续一段时间;
②当锥形瓶中TiCl4的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从侧管中改通CO2气体直到电炉中的瓷管冷却为止;
③将TiO2、炭粉混合均匀后,装入管式电炉中;
④将电炉升温到800℃,一段时间后改通Cl2,同时在冷凝管中通冷凝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③①④②.
(2)装置A中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3)C装置中的反应方程式为:TiO2+2Cl2+2C $\frac{\underline{\;650℃~850℃\;}}{\;}$TiCl4+2CO.
(4)操作①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避免TiCl4遇空气中水蒸气发生水解.
(5)装置D中冷凝管进水口的位置是(填a或b)b,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Cl2及挥发的HCl,以免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一定温度下,把3.0moLM和2.5moLN混合于2.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g)?XP(g)+2W(g),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容器内的压强变小,已知W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0mol•L-1•min-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为1
B.M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C.M的转化率为60%
D.平衡时P的浓度为0.25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碳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890.3kJ•mol-1、-285.8 kJ•mol-1和-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5.52×103KJ;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Cl3+H2O2=HCl+H2O+COCl2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H=+108 kJ•mol-1.反应体系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到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时的平衡常数K=0.234mol/L;
②比较第2min反应温度T(2)与第8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填“<”、“>”或“=”);
③若12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0.031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min、5-6min和12-13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v(5~6)>v(2~3)=v(12~13);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5-16)(填“<”、“>”或“=”),原因是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有 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25℃,1.01×105Pa,44g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22.4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1.0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曾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NaCl、NH3、CO2等为原料先制得NaHCO3,进而生产出纯碱.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1)NH3、CO2与饱和食盐水反应,能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原因是c.
a.碳酸氢钠难溶于水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相对较小,所以在溶液中首先结晶析出
(2)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上述制碱原理,进行碳酸氢钠的制备实验,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实验.
①一位同学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含氨的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

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乙装置中的试剂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Ⅱ)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NH3
(Ⅲ)实验结束后,分离出NaHCO3 的操作是过滤(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②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它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Ⅰ)实验时,须先从a管通入NH3 气体,再从b管中通入CO2气体;
(Ⅱ)有同学建议在戊装置的b管下端连接己装置,理由是增大气体与溶液接触面积,提高CO2吸收率;
(3)请你再写出一种实验室制取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用碳酸氢铵与适量饱和食盐水反应,或往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或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B可形成A2B2和A2B两种化合物;C与A位于同一主族;D与B形成的化合物是大气污染物,容易形成酸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A、B、E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1组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H-O-Cl.
(2)写出DB2使酸性KMn04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电解100mL 1mol.L-l的化合物CE的溶液时,若阴、阳极都用石墨作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当阳极产生1 1.2mL气体(标准状况),此时溶液的p H=12(假设溶液体积不变).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按原子个数比为1:1:1的强电解质x溶于水能抑制水的电离,则x的化学式为NaOH.
(4)将化合物DB2通入化合物C2D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出现浑浊,则含1.2n moi化合物C2D的溶液最多能吸收化合物DB2的物质的量为3n mol(不考虑水中溶解的化合物DB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量筒的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B.蒸馏实验开始时先通入冷凝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C.只有分液漏斗才能进行碘水中的碘的萃取实验
D.浓硫酸烧伤皮肤应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