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用量筒量取25 mL蒸馏水 B. 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
C. 用烧杯溶解FeCl3试样 D. 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5.8g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素X的原子,其M层与K层电子数相同;元素Y的原子,其M层上有7个电子.X和Y所形成的稳定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00
B.95
C.88
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检验氯气的某些性质。
(1)制取Cl2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检验干燥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①A装置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 。
②B中盛有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 , C中盛装的试剂是 。
③通入Cl2后,D、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④F中盛有NaOH溶液,其作用是 。
(2)若撤去酒精灯,改用KMnO4氧化上述 HCl。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2KMnO4+16HCl(浓)=2KCl+2MnCl 2+5Cl 2↑+8H2O
①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
②表现还原性的HCl与表现酸性的HCl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__。
③1mol KMnO4完全反应,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④8mol HCl完全反应,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NaCl溶液中混有Na2SO4、CaCl2溶液和淀粉胶体,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从中提纯出NaCl晶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如图:
(1)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所用试剂:试剂① ;试剂③ 。
(2)判断试剂①已过量的方法是: 。
(3)操作①是利用半透膜进行分离提纯,操作①的实验结果:淀粉 (填“能”或“不能”)
透过半透膜;SO42- (填“能”或“不能”)透过半透膜。
(4)操作④的名称是 。
(5)实验室用制得的NaCl晶体配制480mL1.0mol/L的NaCl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配制过程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有 。
分析以下操作对配制的溶液浓度造成的影响,影响偏高的是 。
①蒸馏水洗完容量瓶后没有烘干
②转移溶液过程中出现漏液
③溶解后未经冷却就转移到容量瓶
④定容时俯视
⑤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再加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SO2的摩尔质量是64 g
B.1mol SO2中所含分子数约为6.02×1023个
C.1mol SO2的质量是64 g / mol
D.常温常压下,1 mol SO2的体积为22.4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铝.小苏打.纯碱均可用作胃酸中和剂
B.古代的陶瓷.水泥.石英玻璃等,都是硅酸盐产品
C.将草木灰(含K2CO3)与NH4Cl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D.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等物理变化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福尔马林、酒、醋 B. 苯、汽油、无水酒精
C. 丙三醇、乙醇钠、氯仿 D. 豆油、脂肪、四氯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NO和NO2的混合物,假设不含N2O4),常见处理法有:
(1)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如下:4xNH3+6NOx(2x+3)N2+6xH2O
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下: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Na2CO3溶液吸收法处理NOx。已知:NO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NO+NO2+Na2CO3===2NaNO2+CO2 (Ⅰ)
2NO2+Na2CO3===NaNO2+NaNO3+CO2 (Ⅱ)
①当NOx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值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1.9 B.1.7 C.1.5 D.1.3
②用足量的Na2CO3溶液完全吸收NOx,每产生22.4 L(标准状况)CO2(全部逸出)时,吸收液质量就增加44 g,则NOx中的x值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