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A.碳酸钠B.乙醇C.氯化钾D.一氧化碳

分析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H元素除外)元素、第IIA族元素和第VIA族元素、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碳酸钠中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C-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
B.乙醇分子中C-H、C-C、C-O、O-H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
C.氯化钾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故C错误;
D.CO中只存在C-O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键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基本概念区别及物质构成微粒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软脂酸属于同系物的最简单有机物是甲酸
B.
青蒿素是抗疟疾特效药,结构如图所示,有酯基、过氧键和醚键,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具有强氧化性
C.油脂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称为皂化反应
D.有X、Y两种有机物,不论何种比例混合,只要其物质的量之和不变,完全燃烧时耗氧气量和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也不变,若X为CH4,则Y可以是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3CHO+H2$→_{△}^{催化剂}$CH3CH2OHB.CH2=CH2+HCl$\stackrel{一定条件}{→}$CH3CH2Cl
C.2CH3CHO+O2$→_{△}^{催化剂}$2CH3COOH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原子序数小于20的X、Y、Z、W四种元素,其中X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之一,Y原子基态时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原子基态时2p原子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的电子,W形成的常见单质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Y2X4分子中Y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1mol Y2X4含有σ键的数目为5×6.02×1023
(2)元素Y的一种氧化物与元素Z的一种氧化物互为等电子体,元素Z的这种氧化物的分子式是N2O.
(3)化合物ZX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化合物YX4大得多,其主要原因是氨气可以和水反应,且NH3分子与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氨气与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相似相溶.
(4)请写出W单质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W单质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晶胞中铝原子的配位数为12,若已知W的原子半径为d,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W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该晶体的密度为$\frac{4M}{{N}_{A}•{d}^{3}}$ (用字母表示).
(5)立方ZnS晶胞结构如图丁所示:,立方体的顶点和面心位置为Zn2+,则Zn2+的配位数为4,若其晶胞边长为a pm,a位置Zn2+与b位置S2-之间的距离为$\frac{\sqrt{3}}{4}$a  pm(列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甲、乙、丙为常见单质.A、B、C、D、E、F、G、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B、G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E的电解有氢气和氧气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丙为O2,H为SO3
(2)向E溶液中通入过量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NaOH=NaHSO3
(3)写出B+C→D的化学方程式:Na2O2+SO2=Na2SO4
写出E+G→F的离子方程式:HCO3-+OH-=C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反应4NH3+5O2?4NO+6H2O均为气体,若化学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单位:mol•L-1•s-1)表示,则关系正确的是(  )
A.4 v(NH3)=5 v(O2B.5 v(O2)=6 v(H2O)C.5 v(NO)=4 v(O2D.3 v(H2O)=2 v(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金属锂是原子能工业和新能源工业中的重要物质.工业上常用β-辉锂矿(主要成分是LiAlSi2O6,含有少量钙、镁杂质)制备金属锂,其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Li2CO3微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LiAlSi2O6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LiAlSi2O6+4H2SO4=Li2SO4+Al2(SO43+4H2SiO3↓.
(2)沉淀B的主要成分是Al(OH)3、CaCO3(写化学式).
(3)蒸发浓缩Li2SO4溶液时,需要使用的硅酸盐质仪器有蒸发皿、酒精灯和玻璃棒.
(4)上述生产流程中蒸发浓缩Li2SO4溶液的目的是碳酸锂微溶于水,蒸发浓缩的目的是增大溶液中锂离子浓度,使锂离子浓度与碳酸根离子浓度之积大于Ksp(Li2CO3),以便产生碳酸锂沉淀.
(5)金属锂用于锂电池时,常用FeF3作其正极的活性物质,FeF3常用FeCl3与40%HF溶液反应制备.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选用特制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容器进行反应,而不是用普通的玻璃仪器或陶瓷仪器,其原因是SiO2+4HF=SiF4↑+2H2O(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6)金属锂可用于储存氢气,其原理是:①2Li+H2=2LiH,②LiH+H2O=LiOH+H2↑.若已知LiH的密度为0.82g•cm-3,用金属锂吸收224L H2(标准状况)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LiH的体积与被吸收的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1148(精确到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工原料红矾钠(重铬酸钠:Na2Cr2O7•2H2O)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 FeO•Cr2O3,还含有A12O3、SiO2 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如图1):

步骤①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1)杂质 A12O3、SiO2在①中转化后经加水过滤进入滤液,写出A12O3在①中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l2O3+Na2CO3$\frac{\underline{\;高温\;}}{\;}$2NaAlO2+CO2↑.
(2)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说明③中煮沸的作用是水解吸热,煮沸促进水解平衡AlO2-+2H2O?Al(OH)3+OH-、SiO32-+2H2O?H2SiO3+2OH-向右移动,生成氢氧化铝、硅酸沉淀;H+将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杂质Al3+与Na2CrO4难以分离(用离子方程式结合文字说明)
(3)⑤中酸化是使 CrO42一转化为 Cr2O72一,若1L酸化后所得溶液中含铬元素的质量为 28.6g,CrO42-有$\frac{10}{11}$转化为 Cr2O72-
①酸化后所得溶液中 c(Cr2O72- )=0.25mol•L-1
②工业上也可设计图2示装置(两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取 Na2Cr2O7,图2中右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或4OH--4e-=2H2O+O2↑.若电解前两侧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当电解过程中转移了1mol 电子时两侧溶液的质量差为5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与日常电子产品中,也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的选择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磷酸亚铁锂(LiFePO4)以其高倍率性、高比能量、高循环特征、高安全性、低成本、环保等优点而逐渐成为“能源新呈”.
(1)高温固相法是磷酸亚铁锂生产的主要方法.通常以亚铁盐(如FeC2O4•2H2O)、磷酸盐和锂盐为原料,按化学计量比充分混匀后,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中先经过较低温预分解,再经过高温焙烧,研磨粉碎制成.其反应原理如下:
Li2CO3+2FeC2O4•2H2O+2NH4H2PO4═NH3↑+3CO2↑+2LiFePO4+2CO↑+7H2O↑.
①完成上述化学方程式.
②理论上,反应中每转移0.15mol电子,会生成LiFePO423.7g.
③反应需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中进行,其原因是防止Fe(II)被氧化.
(2)磷酸铁锂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铝箔表面,负极石墨材料附着在铜箔表面,电解质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锂盐.
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LiFePO4+6C$?_{放电}^{充电}$Li1-xFePO4+LixC6,则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充电时,Li+迁移方向为由左向右(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图中聚合物隔膜应为阳(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3)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若用放电的电流强度I=2.0A的电池工作10分钟,电解精炼铜得到铜0.32g,则电流利用效率为80.4%(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已知:法拉第常数F=96500C/mol,电流利用效率=$\frac{负载利用电量}{电池输出电量}$×100%)
(4)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的LiFePO4难溶于水,可用H2SO4和H2O2的混合溶液浸取,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LiFePO4+2H++H2O2═2Li++2Fe3++2PO4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