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  )
A.图4为用浓硝酸溶液与铜反应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
C.图3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D.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分析 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B.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不能利用关闭止水夹使固体与液体分离;
C.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
D.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酸性为硫酸>碳酸>硅酸.

解答 解:A.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则不能利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为粉末固体,不能利用关闭止水夹使固体与液体分离,则不能控制反应制备少量氧气,故B错误;
C.不能将浓硫酸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C错误;
D.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则酸性为硫酸>碳酸>硅酸,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可知非金属性为S>C>Si,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气体的制备及收集、溶液配制、酸性比较等,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作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方程式中电子转移数目正确的是(  )
A.3NO2+H20═2HNO3+NO,转移3e-
B.2KMnO4+10FeSO4+8H2SO4═K2SO4+5Fe2(SO43+2MnSO4+8H20,转移5e-
C.KClO3+6HCl═KCl+3Cl2↑+3H20,转移6e-
D.I2+SO2+2H20═H2SO4+2HI,转移2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工业生产硝酸的第一步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H<0,保持一定温度不变,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可逆反应,下表记录的是不同时间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mol)
时间(min)
n(NH3n(O2n(H2O) 
02.002.250
第2min1.802.000.30
第4min1.601.750.60
第6min1.001.001.50
第8min1.001.001.50
0~2min内的反应速率v(NH3)=0.1mol/(L.min),该温度下,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1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从Mg(OH)2悬浊液中分离出Mg(OH)2
B.
除去Cl2中的HCl
C.
实验室制氨气
D.
排水法收集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HCl中含有的少量Cl2
B.用图2所示装置将硫酸铜溶液蒸干,制备胆矾
C.用图3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纯净的N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按照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其中物质类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氯水、氯化钾、胆矾
B.液溴、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氮气、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D.白鳞、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液体化合物X2Y4常用做火箭燃料,16gX2Y4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X2Y4 (l)+O2(g)$\frac{\underline{\;点燃\;}}{\;}$X2(g)+2Y2O(l).冷却后测得生成物体积为11.2L(标准状况下,下同),密度为1.25g•L-1,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为11.2L;X2Y4做火箭燃料的理由(只答一点)是反应生成的产物无污染.
(2)X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Y元素的名称是氢.
(3)X2Y4中X元素的化合价为-2;若反应生成0.1molX2,则转移0.4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过氧化镁MgO2易溶于稀酸,溶于酸后产生过氧化氢,在医学上可作为解酸剂等.过氧化镁产品中常混有少量MgO,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案测定样品过氧化镁的含量.
(1)某研究小组拟用如图装置测定一定质量的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
①稀盐酸中加入少量FeCl3溶液的作用是用作催化剂(或催化H2O2的分解),MgO2的电子式为
②分液漏斗上端连接的橡皮管的作用有两个:
一: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顺利滴下;
二:消除滴入溶液的体积对所测气体体积的影响.
(2)实验室还可通过下列两种方案测定样品中过氧化镁的含量:
方案I:取mg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NaOH溶液至Mg2+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后,将滤渣充分灼烧,最终得到ng固体.
①已知常温下Ksp[Mg(OH)2]=1.0×10-11.为使方案I中Mg2+完全沉淀[即溶液中c (Mg2+)≤10-5mol•L-1],溶液的pH至少应调至11.方案I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frac{7(m-n)}{2m}$(用含m、n的表达式表示).
方案II:称取0.56g样品置于碘量瓶中,加入KI溶液和足量盐酸,摇匀后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0.1mol•L-11Na2S2O3溶液滴定,滴定到终点时共消耗VmL Na2S2O3溶液.
(已知:I2+2Na2S2O3=Na2S4O6+2NaI)
②方案II中加入0.1mol•L-1KI溶液的体积至少为200mL,滴定前需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样品中过氧化镁的质量分数为0.005V(用含V的表达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